五体投地
拼音:wǔ tǐ tóu dì
注音:ㄨˇ ㄊ一ˇ ㄊㄡˊ ㄉ一ˋ
词性: 成语

五体投地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五体投地wǔtǐ-tóudì

(1) 指两肘、两膝和头顶着地,佛教最恭敬的礼节,比喻敬佩到了极点

adulate;prostrate oneself before sb. in admiration

引证解释:

⒈ 双肘、双膝及头一起着地。原为古代印度表示虔敬的行礼方式,佛教沿用。

《佛般泥洹经》卷下:“太子五体投地,稽首佛足。”
《梁书·诸夷传·中天竺国》:“今以此国羣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五体投地……凡斯九等,极唯一拜。”

⒉ 泛称跪拜。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娘》:“大郎五体投地,泣述所来。”

⒊ 比喻佩服到极点。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同徵友万柘坡光泰,精于五七古。

程鱼门读之,五体投地。”
《老残游记》第十一回:“申子平听得五体投地佩服。”
鲁迅《而已集·新时代的放债法》:“因为他是天才而且革命家,许多女性都渴仰到五体投地。”

国语词典:

本为古印度最恭敬的致敬仪式,指双膝双肘及头五处著地,佛教徒沿用此礼以敬三宝。《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后比喻非常钦佩。《儿女英雄传.第八回》:「我安龙媒对你这样的天人,只有五体投地了。」《老残游记.第六回》:「屡闻至论,本极佩服,今日之说,则更五体投地。」

网络解释:

五体投地

  • 五体投地:成语,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古印度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在 《佛学大辞典》 中的 解释:又曰五轮投地。投五处于地,为敬礼之最上者。行事钞下之三曰:“地持当五轮至地作礼。
  • 阿含云:二肘二膝顶名轮也。亦云五体投地。先正立已合掌,右手褰衣,屈二膝已,次屈两手以手承足,然后顶礼。起顶头次肘次膝,以为次第。”楞严经曰:“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今亦用为倾倒备至之意。
  • 五体投地的近反义词

    • 1、他的作文写得极生动,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 2、他在运动会上的出色表现,令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 3、球迷们对球王贝利崇拜得五体投地
    • 4、球迷们对这位球星的球技佩服的五体投地
    • 5、读了他的书,真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 6、他的能耐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ㄨ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GHG
    • 五行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 拼音tǐ,tī
    • 注音ㄊㄧˇ,ㄊㄧ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WSGG
    • 五行

    1.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2.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6.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7.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1. 〔体己〕①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②亲近的,如“体体话”,亦作“梯己”。

    • 拼音tóu
    • 注音ㄊㄡ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RMCY
    • 五行

    (1)(动)放进去;送进去:~放。

    (2)(动)跳进去(专指自杀行为)。

    (3)(动)投射。

    (4)(动)寄给人(书信等):~递。

    (5)(动)找上去;参加进去:~入。

    (6)(动)迎合。

    (7)(副)临;在…之前。

    • 拼音dì,de
    • 注音ㄉㄧˋ,˙ㄉㄜ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FBN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

    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

    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

    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

    10. 底子:质地。

    de

    1.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