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才
拼音:fù cái
注音:ㄈㄨˋ ㄘㄞˊ

负才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仗恃才学。 2.怀才。

引证解释:

⒈ 仗恃才学。

《南史·宋南平穆王铄传》:“鑠为人负才狡竞,每与兄弟计度艺能。”
唐李观《赵壹碑》:“汉阳赵壹,字元叔,出汉灵帝之世,慨然卓异,士之杰者,负才不检细行,为州里所摈陷。”
清郭嵩焘《魏默深先生<古微堂诗集>序》:“盖先生之心,平视唐宋以来作者,负才以与之角。”

⒉ 怀才。

明沉德符《野获编·兵部·征安南》:“﹝林希元﹞故名士,从卿寺外謫,负才不得志。”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五节:“他( 李贺 )负才不遇,非常轻佻傲慢,看在眼中的文人极少。”

国语词典:

依恃其才华、才能。

网络解释:

负才

  • 负才语义仗恃才学。《南史·宋南平穆王铄传》:“铄为人负才狡竞,每与兄弟计度艺能。”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ㄈㄨ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QMU
    • 五行

    (1)(动)〈书〉背(bēi)

    (2)(动)担负:~责任|身~重任。

    (3)(动)依仗;依靠:~靠|~险固守。

    (4)(动)遭受:~伤|~屈。

    (5)(动)享有:久~盛名。

    (6)(动)亏欠;拖欠:~债。

    (7)(动)背弃;违背:~约|忘恩~义。

    (8)(动)失败(跟‘胜’相对):胜~未分。

    (9)(形)小于零的(跟‘正’相对):~数|~号。(形)指得到电子的(跟‘正’相对):~数|~号。(形)指得到电子的(跟‘正’相对)

    • 拼音cái
    • 注音ㄘㄞˊ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FTE

    (1)(名)才能。

    (2)(名)有才能的人:~子。

    (3)(名)姓。

    (4)(副)刚才;表示以前不久。

    (5)(副)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6)(副)表示在特定的条件下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产生的结果(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

    (7)(副)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含有“刚刚”的意思。

    (8)(副)对比起来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等;有“只”、“仅仅”的意思。

    (9)(副)表示强调或确定的语气(句尾常用‘呢’字):那里的风景~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