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wú gōng |
注音: | ㄨˊ ㄍㄨㄥ |
吴公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汉上蔡人。 文帝时,为河南守,曾荐贾谊为博士。
引《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乃徵为廷尉。”
司马贞索隐:“吴,姓也。史失名,故称公。”
后因以指政绩突出者。 唐刘禹锡《郡斋书怀寄河南白尹兼简分司崔宾客》诗:“綺季衣冠称鬢面, 吴公政事副词华。”
宋陈师道《谢傅监》诗:“吴公汉庭右, 贾生世用疎。”
⒉ 即蜈蚣。
引《广雅·释虫》:“蝍蛆,吴公也。”
王念孙疏证:“吴公,一作蜈蚣。”
《太平御览》卷九四六引沉怀远《南越志》:“绥定县多吴公,其大者能以气吸蜥蜴。”
《太平御览》卷九四六引晋刘欣期《交州记》:“大吴公出徐闻县界,取其皮可以冠皷。”
网络解释:
吴公
- 1、穴里不存放有关道人的遗蜕,故洞名为“吴公洞”。
- 2、吴公勤介绍说,这是个银质的箍,是箍在漆盒盖上的装饰物,因为漆盒腐朽了,箍在盒盖上的银箍就移动到旁边了。
- 3、仁公主虽为东吴公主,但向来不避男女之嫌,径直邀请杨林到自己的房间里去,杨林也不推托,缓步入内。
- 4、林宇一行三人到达山顶时,已是日上三竿时分,山上空无一人,那吴仁青吴公子现在还未到来。
- 5、怎奈事机不巧,鄂抚祟纶挟有意见,密劾吴公闭城株守,奉旨切责,吴公不得已才出外督师的。
- 6、杂家奉圣喻,带这位吴公子觐见端福公主,妨请通禀娘娘一声。
字义分解
- 拼音wú
- 注音ㄨˊ
- 笔划7
- 繁体吴
- 五笔KGDU
- 五行木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吴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弯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吴越同舟(喻过去的仇人由于当前利害一致而成为朋友)。
2. 中国东汉末年三国之一:吴下阿蒙(喻原先学识粗浅的人)。
3. 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吴语。吴牛喘月(喻见到类似事物就胆怯害怕起来)。
4. 姓。
- 拼音gōng
- 注音ㄍㄨㄥ
- 笔划4
- 繁体公
- 五笔WCU
- 五行木
(1)(形)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款|~物|~事公办。
(2)(形)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分母|~议|~约。
(3)(形)属于国际间的:~海|~制|~斤。
(4)(动)使公开:~布|~之于世。
(5)(形)公平;公正:~买~卖|大~无私|秉~办理。
(6)(名)公事;公务:办~|~余。
(7)(Gōnɡ)姓。
(8)(名)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爵|~侯|王~大臣。
(9)(名)对上了年纪的男子尊称:诸~|张~。
(10)(名)丈夫的父亲;公公:~婆。
(11)(形)(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羊|这只小鸡是~的。
与吴公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