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骨
拼音: | gǒu gǔ |
注音: | ㄍㄡˇ ㄍㄨˇ |
枸骨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枸榾'。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因木质白如狗骨,故名。又因叶有五刺,如猫形,也称猫儿刺。中医以叶入药,称功劳叶。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枸榾”。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因木质白如狗骨,故名。又因叶有五刺,如猫形,也称猫儿刺。中医以叶入药,称功劳叶。
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枸骨》:“枸骨树如女贞,肌理甚白。叶长二三寸,青翠而厚硬,有五刺角,四时不凋。五月开细白花,结实如女贞及菝葜子。”
清方以智《通雅·植物》:“枸榾,今之猫刺也。 顾野王曰:‘枸榾木中箭。’谓其有刺。”
国语词典:
植物名。木犀科木犀属,常绿灌木。高三公尺余,叶对生,卵形。春季开花,白色,实为桨果。
词语翻译
英语
网络解释:
枸骨
- 1、有关枸骨叶中活性化学成分的研究,已有文献报道过。
- 2、“野葛花枸骨叶汤”常被用来解酒毒和治疗肝炎。
- 3、新鲜的枸骨叶用水泡后,再晒干,用来泡茶有活血脉、调节血脂等功效。
- 4、枸骨为冬青科常绿植物,分布在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
- 5、对目前临床使用的枸骨叶和功劳叶进行形状、紫外、红外光谱鉴别。认为可以通过两者在药材性状、紫外、红外光谱进行区别。
- 6、为野葛花及其与枸骨叶组成的复方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字义分解
- 拼音gǒu,jǔ,gōu
- 注音ㄐㄩˇ,ㄍㄡˇ
- 笔划9
- 繁体枸
- 五笔SQKG
- 五行木
gǒu
〔枸杞〕落叶小灌木。茎丛生,有短刺。浆果卵圆形,红色,叫枸杞子,供药用,有滋肝补肾、安神明目作用。根皮入药称地骨皮。宁夏等地多有栽培。杞(qǐ)。
jǔ〔枸橼〕也叫香橼。常绿小乔木。果实有香气,皮厚,味酸苦,可供药用。
gōu〔枸橘〕即“枳”
- 拼音gǔ,gū
- 注音ㄍㄨˇ,ㄍㄨ
- 笔划9
- 繁体骨
- 五笔MEF
- 五行木
gǔ
1.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2.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3.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4.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gū1. 〔骨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2. 〔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与枸骨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