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魄
拼音:hún pò
注音:ㄏㄨㄣˊ ㄆㄛˋ
词性: 名词

魂魄的意思

词语解释:

魂魄húnpò

(1) 旧指附于人体的精神灵气,俗称人体有三魂七魄

soul

引证解释:

⒈ 古人想像中一种能脱离人体而独立存在的精神。附体则人生,离体则人死。

《左传·昭公七年》:“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犹能冯依於人,以为淫厉。”
元萨都剌《过高唐》诗:“王孙去不返,魂魄又谁招。”
《红楼梦》第三三回:“宝玉听了这话,不觉轰了魂魄,目瞪口呆。”
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她觉得像是失了魂魄一样,头晕得很,心翻得很,腿软得很。”
亦泛指事物的精神。 清孙枝蔚《咏物诗·蛇》:“五百餘里气如烟,飞鸟纷纷丧魂魄。”

⒉ 喻指事物的关键、中心。

《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然则此地断不能不虚写一番;虚写一番,又断非照那稗官家的‘附耳过来,如此如此’八个大字的故套可以了事:所以才把这文章的筋脉放在后面去,魂魄提向前头来。”

国语词典:

附于人体的精神灵气。

词语翻译

英语
soul
德语
Seele (S)​
法语
âme

网络解释:

魂魄

  • 它指人的精神灵气。古代认为魂是阳气,构成人的思维才智。魄是粗粝重浊的阴气,构成人的感觉形体。魂魄(阴阳)协调则人体健康。人死魂(阳气)归于天,精神与魄(形体)脱离,形体骨肉(阴气)则归于地下。魂是阳神,魄是阴神,道教有“三魂七魄”之说,如今科学尚无法证明人的魂魄是否如宗教所言可离体或轮回以及魂魄组成是否正确。
  • 《内观经》曰:“动以营身之谓魂,静以镇形之谓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又《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魄,即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孔颖达疏:“魂魄,神灵之名,本从形气而有;形气既殊,魂魄各异。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附形之灵者,谓初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此则魄之灵也;附所气之神者,谓精神性识渐有所知,此则附气之神也。”参阅晋葛洪《抱朴子·地真篇》及《云笈七签》卷五四《说魂魄》。
  • 《黄帝内经》记载:“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精志也。”兴扬翻译:心藏神,主宰人的生命活动,我们常说的心神不宁指的就是这个。肺中有七魄,肝藏有三魂,脾和人的死穴有关。肾藏精与志,精可化髓,髓通于脑,故肾虚还会影响人的记忆力。参阅《黄帝内经》内容
  • 魂魄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璧玉不全,散落四方,化为魂魄,寻得冰清庇护。
    • 2、秋,以她的成熟辉煌夺人魂魄
    • 3、再见他时,歌舞缭绕,一把琵琶,一抹瑰丽绯色,那一回首,端的是勾人魂魄,美得是潋滟旖旎。
    • 4、花的魂魄在醉了梦想里。
    • 5、无精打采,寝食难安,日夜思念,丢了魂魄
    • 6、我愿舍弃所有,哪怕前世今生的轮回,将我的魂魄熄灭,也无法阻碍我对你的不舍。

    字义分解

    • 拼音hún
    • 注音ㄏㄨㄣˊ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FCRC
    • 五行

    (1)(名)灵魂:~儿。

    (2)(名)指精神或情绪:梦绕~牵|神~颠倒。

    (3)(名)指国家、民族的崇高的精神:国~|民族~。

    • 拼音
    • 注音ㄆㄛˋ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RRQC
    • 五行

    1.  指依附形体而存在的精神:魂魄。丢魂落魄。魂飞魄散。

    2.  精神,精力:魄力。气魄。体魄。

    3.  古同“霸”,月始生或将灭时的微光。

    4.  古同“粕”,糟粕。

    5.  古同“珀”,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