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戒
拼音:chuán jiè
注音:ㄔㄨㄢˊ ㄐ一ㄝˋ

传戒的意思

词语解释:

佛教谓向信徒传授戒律,举行受戒仪式。参见'五戒'﹑'八戒'﹑'十戒'。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谓向信徒传授戒律,举行受戒仪式。参见“五戒”、“八戒”。

国语词典:

寺院传授出家戒律。

网络解释:

传戒

  • 传戒是佛教中重要的佛事活动,也是佛教中最隆重、最庄严的法事。具有一定资格的僧人或佛教徒主持,设立法坛、传授戒法的仪式,叫做传戒,亦称开戒或放戒;要求并参加这种接受戒法的人,参加这种传成仪式,叫做受戒。就求戒的人来说,也称为受戒、纳戒或进戒。道教“全真派”也有传戒。
    • 1、传戒不仅是佛教界内部的法务活动,也是一项严肃的管理制度。
    • 2、来自福建莆田广化寺的开堂大师父空性法师及引礼师宽悟法师、正参法师、斯性法师、演悟法师等,近年来常随学诚大和尚承担传戒活动。
    • 3、三十七年冬天,性老回国,在南普陀寺举行传戒法会。
    • 4、沙泥戒,比丘戒,菩萨戒,合成‘三坛传戒’。
    • 5、合十顶礼,五体投地,由顾和尚摩顶传戒,一律成为佛教徒。
    • 6、明末清初有如馨在金陵灵谷寺传戒说律,南山宗又得重兴。

    字义分解

    • 拼音chuán,zhuàn
    • 注音ㄔㄨㄢˊ,ㄓㄨㄢ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WFNY
    • 五行

    chuán

    1. 转(zhuǎn )授,递:传递。传输。传戒。传统。言传身教。

    2. 推广,散布:宣传。流传。传名。传奇(a.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b.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c.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zhuàn

    1.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传。《左传》。

    2.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传。自传。纪传。传记。传略。树碑立传。

    3.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传》。

    4.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传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 拼音jiè
    • 注音ㄐㄧㄝ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AAK
    • 五行

    (1)(动)防备;警惕:~心|~备|~骄~躁。

    (2)同“”。

    (3)(动)戒除:~烟。

    (4)(名)指禁止做的事情:酒~|杀~。

    (5)(名)佛教戒律:受~。

    (6)(名)戒指:钻~(镶钻石的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