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本
拼音:shàng běn
注音:ㄕㄤˋ ㄅㄣˇ

上本的意思

词语解释:

臣下向皇帝呈送奏本。

引证解释:

⒈ 臣下向皇帝呈送奏本。

明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过皇极门再东,曰会极门。凡京官上本接本俱於此。”
清李渔《意中缘·卷帘》:“明日不是上本,就是告状,且回去养养精神,好和他对理。”
《中国民间故事选二集·鲁王和他的小黄马》:“李鸿章败回北京,西太后痛骂他是无用的奴才。嫉妒他的满族官员们,也趁机上本参他。”

网络解释:

上本

  • 上本是词语,拼音shàng běn,释义为臣下向皇帝呈送奏本。
    • 1、人家本来就穿得清凉,加上本身不修边幅的样子,大把大把白晃晃的肌肤外漏,“混乱”。
    • 2、世上本没有光棍,只是物价涨的多了,也就有了光棍。每个成功光棍的背后,都有折腾他的父母。光棍不在江湖,江湖却有光棍的传说。祝光棍节快乐!
    • 3、在这个意义上,世上本无夕阳的产业,而只有夕阳的企业和夕阳的人。
    • 4、世上本无夕阳的产业,而只有夕阳的企业和夕阳的人。
    • 5、世界上本来并没有大人,是受伤的孩子多了,才有了大人。
    • 6、几分钟内,你的双腿变得孱弱无力,而且身上本来从未痛过的地方也开始疼了起来。

    字义分解

    • 拼音shàng,shǎng
    • 注音ㄕㄤˋ,ㄕㄤ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HHGG
    • 五行

    shà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3.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5. 去,到:上街。

    6. 向前进:冲上去。

    7. 增加:上水。

    8. 安装,连缀: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9. 涂:上药。

    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上课。上班。

    11. 拧紧发条:上弦。

    12. 登载,记:上账。

    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上。桌上。组织上。

    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

    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上年纪。

    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shǎng

    1.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 拼音běn
    • 注音ㄅㄣˇ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SGD
    • 五行

    (1)(名)草木的茎或根

    (2)(名)事物的根本、根源(跟‘末’相对):忘~|兵民是胜利之~。

    (3)(名)(~儿)本钱;本金:下~儿|够~儿。

    (4)(形)主要的;中心的:~部|~科。

    (5)(名)本来;原来:~意|~想不去。

    (6)(形)自己方面的:~厂|~校|~国。

    (7)(形)现今的:~年|~月。

    (8)(动)按照;根据:~着政策办事。

    (9)(名)(~子、~儿)把成沓的纸装订在一起而成的东西:书~|户口~儿。

    (10)(名)(~子、~儿)版本:刻~|抄~|稿~。

    (11)(名)(~儿)演出的底本:话~|剧~。

    (12)(名)封建时代指奏章:修~(拟奏章)。

    (13)(名)(~儿)量词。ɑ)用于书籍簿册: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头~《西游记》。c)用于一定长度的影片: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