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xiǎo xué |
注音: | ㄒ一ㄠˇ ㄒㄩㄝˊ |
词性: | 名词 |
小学的意思
词语解释:
小学
(1) 对儿童、少年实行初等教育的学校
引证解释:
⒈ 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我国西周即有小学,此前则名曰下庠、西序、左学等,其后亦名称不一。官学如四门小学、内小学,私学如书馆、乡塾。近代小学始于19世纪末。 《大戴礼记·保傅》“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 北周卢辩注:“小学,谓虎闈师保之学也……《白虎通》曰: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是也。此太子之礼。 《尚书大传》曰:公卿之太子,大夫元士嫡子,年十三始入小学,见小节而履小义;二十而入大学,见大节而践大义。此世子入学之期也。又曰:十五年入小学,十八入大学者,谓诸子性晚成者,至十五入小学,其早成者,十八入大学。
引《内则》曰: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计者,谓公卿以下教子於家也。”
宋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之下,至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沈从文《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民三左右地方新式小学成立, 民四我进了新式小学。”
⒉ 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因儿童入小学先学文字,故名。 隋唐以后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之总称。
引《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隋书·经籍志》始以有关研究文字、训诂、音韵著作备于小学。 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太炎先生曾教我小学。”
⒊ 犹小道。谓琐屑之学。
引《陈书·傅縡传》:“顷代浇薄,时无旷士,苟习小学,以化蒙心,渐染成俗,遂迷正路。”
国语词典:
实施初级教育的学校。
如:「国民小学」。
网络解释:
小学 (进行初等教育的学校)
- 1、进入小学,你会认识更多的同学与老师,学习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你的人生又迈出了崭新的一步,一定要加油哦。
- 2、才出狱几天,他就鄙吝复萌了。
- 3、院子的西面有帷子,宽五十寸。帷子的柱子十根,带卯的座十个,柱子的钩子和杆子都是用银子做的。
- 4、于是我们才胆战心惊地爬上我们自己的床。
- 5、我实在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才出此下策。
- 6、如今我小学毕业,就要离开父母展翅稿费了,童年的一切令我不得不留恋。
字义分解
- 拼音xiǎo
- 注音ㄒㄧㄠˇ
- 笔划3
- 繁体小
- 五笔IHTY
(1)(形)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河|地方~|~路。
(2)(副)短时间地:~住|~坐。
(3)(副)稍微:~有才华|牛刀~试。
(4)(形)略微少于;将近:干了~半辈子。
(5)(形)排行最末的:~儿子。
(6)(名)年纪小的人:一家大~|上有老;下有~。
(7)(名)指妾:讨~。
(8)(代)谦辞;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女|~店。
与小学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