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柱鼓瑟
拼音:jiāo zhù gǔ sè
注音:ㄐ一ㄠ ㄓㄨˋ ㄍㄨˇ ㄙㄜˋ
词性: 成语

胶柱鼓瑟的意思

词语解释:

鼓瑟时胶住瑟上的弦柱,就不能调节音的高低。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若胶柱而鼓瑟耳。

引证解释:

⒈ 鼓瑟时胶住瑟上的弦柱,就不能调节音的高低。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

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宋李纲《桂州答吴元中书》:“故在靖康之初,有备则当守, 靖康之末,无备则当避,岂可胶柱而鼓瑟耶?”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荆公胶柱鼓瑟, 三峡相连,一般样水,何必定要中峡。”
《红楼梦》第五一回:“这寳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

国语词典:

将瑟的弦柱黏住,鼓瑟时就不能调节音调的高低。语本《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比喻顽固而不知变通。《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荆公胶柱鼓瑟,三峡相连,一般样水,何必定要中峡?」也作「胶柱调瑟」。

网络解释:

胶柱鼓瑟

  • 胶柱鼓瑟,成语。现含贬义色彩,指不能灵活变通。多用于书面语中。胶柱鼓瑟”,亦作“胶柱调瑟”。比喻拘泥成规,不知灵活变通。汉·扬雄《法言·先知》:“以往圣人之法治将来,譬犹胶柱而调瑟。”
    • 1、十几年前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村委会来解决,可现在情况变了,办法也要改进,不能胶柱鼓瑟
    • 2、情况变了,办法也要适应,不能胶柱鼓瑟
    • 3、时代前进了,措施也得跟上去,胶柱鼓瑟是不行的。
    • 4、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
    • 5、时代前进了,思想得转变,胶柱鼓瑟是不行的。
    • 6、哪有人如此胶柱鼓瑟,不知变通?

    字义分解

    • 拼音jiāo
    • 注音ㄐㄧㄠ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EUQY
    • 五行

    1.某些具有黏性的物质,用动物的皮、角等熬成或由植物分泌出来,也有人工合成的。通常用来黏合器物,如鳔胶、桃胶、万能胶,有的供食用或入药,如果胶、阿胶。

    2.用胶粘:~柱鼓瑟。镜框坏了,把它~上。不可~于成规。

    3.像胶一样黏的:~泥。

    4.指橡胶:~皮。~鞋。~布。

    5.姓。

    • 拼音zhù
    • 注音ㄓㄨ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SYGG
    • 五行

    1.  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柱子。柱石。顶梁柱。

    2.  形状像柱子的东西,或作用重要如柱子的:水柱。柱臣(对国家有重要作用的臣子)。

    • 拼音
    • 注音ㄍㄨˇ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FKUC
    • 五行

    (1)(名)(~儿)打击乐器;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铜~|手~|大~|花~。

    (2)(名)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蛙~|耳~。

    (3)(动)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琴|~掌。

    (4)(动)用风箱等扇(风):~风。

    (5)(动)发动;振奋:~动|~励|~舞|~起勇气|~足干劲。

    (6)(动)凸起;涨大:他~着嘴半天没出声|口袋装得~~的。

    • 拼音
    • 注音ㄙㄜ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GGNT

    (名)古代弦乐器;像琴。现在所用的瑟有二十五根弦和十六根弦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