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正
拼音:huǒ zhèng
注音:ㄏㄨㄛˇ ㄓㄥˋ

火正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古代掌火之官。 2.指仲夏。古以五行配四时,火旺于夏,故称。 3.指汉朝。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掌火之官。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火正曰祝融。”
《汉书·五行志上》:“古之火正,谓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

⒉ 指仲夏。古以五行配四时,火旺于夏,故称。

南朝梁庾肩吾《团扇铭》:“炎隆火正,石鑠沙煎。”
清徐昂发《夏寒》诗:“奈何厥罚寒,凭陵当火正。”

⒊ 指汉朝。按, 南朝宋武帝刘裕为汉高祖弟刘交之后。参见“火刘”。

南朝宋谢灵运《撰征赋》:“系列山之洪绪,承火正之明光。”

网络解释:

火正

  • 火正:神话传说中的火神
  • 火正:哈尼族的祖先
  • 字义分解

    • 拼音huǒ
    • 注音ㄏㄨㄛ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OOOO

    (1)(~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

    (2)指枪炮弹药:~器|~力|军~|走~。

    (3)火气:上~|败~。

    (4)形容红色:~红|~鸡。

    (5)比喻紧急:~速|~急。

    (6)(~儿)比喻暴躁或愤怒:~性|冒~|心头~起。

    (7)同“伙”。

    (8)(Huǒ)姓。

    • 拼音zhèng,zhēng
    • 注音ㄓㄥˋ,ㄓㄥ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GHD
    • 五行

    zhèng

    1.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2. 合于法则的: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3.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4. 恰好: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

    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

    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正本。

    7. 纯,不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8. 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正电。

    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正数(shù)。

    12. 姓。

    zhēng

    1.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