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zhī zǐ |
注音: | ㄓ ㄗˇ |
之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引证解释:
⒈ 这个人。
引《诗·周南·汉广》:“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郑玄笺:“於是子之嫁,我愿秣其马。”
晋潘岳《悼亡诗》:“之子归穷泉,重壤永休隔。”
金元好问《寄赠庞汉》诗:“之子贫居久,诗文日有功。”
清方文《李临淮玄素招集松筠阁》诗:“之子蓄奇怀,中宵肆良讌。”
国语词典:
此人。
网络解释:
之子
之子 (汉语词汇)
- 1、周妇之子为继承林家香火回复林姓,不惜与生母对簿公堂。
- 2、为了行骗,他子虚乌有地对外宣称自己是个富豪之子。
- 3、这个富豪之子整日无所用心,以玩电子游戏为乐。
- 4、前方将士在浴血奋战,而后方的一些歌舞厅仍在播放醉生梦死的之子于归。
- 5、经验是思想之子,思想是行动之子,了解他人不可以书本为据。
- 6、据了解,张某伙同朱某、侍某、朱某勒索钱财。
字义分解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zǐ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子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与之子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