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石
拼音: | pào shí |
注音: | ㄆㄠˋ ㄕˊ |
炮石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炮石"。 2.古代用炮抛射的石头。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礮石”。古代用炮抛射的石头。
引《文选·潘岳<闲居赋>》:“礮石雷骇,激矢蝱飞。”
李善注:“礮石,今之抛石也。”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李允则,真庙时知沧州。虏围城,城中无礮石,乃凿冰为礮,虏解去。”
《元史·唵木海传》:“攻城以砲石为先,力重而能及远故也。”
《水浒传》第一一三回:“城上列着踏弩、硬弓、擂木、砲石。”
网络解释:
炮石
字义分解
- 拼音páo,bāo,pào
- 注音ㄆㄠˊ,ㄅㄠ,ㄆㄠˋ
- 笔划9
- 繁体炮
- 五笔OQNN
- 五行火
páo
1. 烧:炮炙。炮烙(luò)。炮制。
bāo1. 把物品放在器物上烘烤或焙:把湿衣服搁在热炕上炮干。
2. 一种烹调方法,在旺火上急炒:炮羊肉。
pào1. 重型武器的一类,有迫击炮、高射炮、火箭炮等:炮兵。炮弹。
2. 爆竹:鞭炮。花炮。
3. 爆破土石等在凿的眼内装进炸药后称“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