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
拼音: | wǔ zé tiān |
注音: | ㄨˇ ㄗㄜˊ ㄊ一ㄢ |
武则天的意思
词语解释:
武曌[zhào](624年-705年12月16日),即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
- 1、武则天视太平如掌上明珠,对这个她唯一存活的女儿,她有着一种难以言表的补偿心理。
- 2、图片上这位凤冠霞帔的女子便是武则天。
- 3、武则天信佛,自家有一阵儿吃素,忽发奇想,下令天下禁屠。
- 4、相传天授二年腊月初一,西京长安大雪纷飞,武则天饮酒作诗,乘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 5、在武则天重用的酷吏中,有两个最为狠毒,在历史上知名度也最高,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提到这两个人的名字,当时的人都会不寒而栗。
- 6、从官员吃珍稀动物想起武则天“禁屠令”。
字义分解
- 拼音wǔ
- 注音ㄨˇ
- 笔划8
- 繁体武
- 五笔GAHD
- 五行水
1.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武装。武器。武警。武林。武坛。武生。武旦。武丑。武净。武举。
2.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断。武士。武夫。
3.半步,泛指脚步:步武。踵武。行(xíng )不数武。
4.姓。
- 拼音zé
- 注音ㄗㄜˊ
- 笔划6
- 繁体則
- 五笔MJH
- 五行金
(1)(名)规范。
(2)(名)规则。
(3)(动)效法。
(4)(量)用于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5)(连)表示因果关系的词。
(6)(连)表示转折关系的词。
(7)(连)表示肯定判断的词。
(8)(连)表示两件事在时间上前后相承。
与武则天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