钤印
拼音: | qián yìn |
注音: | ㄑ一ㄢˊ 一ㄣˋ |
钤印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印章。
2.盖印。
2.盖印。
引证解释:
⒈ 印章。
引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典礼·朝觐大计》:“遇缝各坐鈐印。”
⒉ 盖印。
引《明史·王遴传》:“遴以为题本当鈐印,司礼传奉由科发部。”
清昭槤《啸亭杂录·黄文襄设幕馆事》:“立时分派,目击其抄稿鈐印毕,即以咨覆。”
清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衅始》:“九月十一日,鈐印换约。”
网络解释:
钤印
- 1、展览中那些年代久远、印制稀少、钤拓精良、名家递藏、名人题跋的珍善印谱,通过朱钤印面、乌拓边款、墨书题跋,无不给大众带来了高度的艺术审美享受。
- 2、但印谱拓制成帙,又是一个繁琐、复杂的过程,它不仅对印泥、纸张等有极高的材料标准,对钤印、拓款、装订等艺技巧也要求甚严。
- 3、图章也是请荣宝斋的篆刻家宋学伟仿刻钤印上去的。
- 4、人们通过把简牍文书或物品以绳捆扎,在绳结处回检木,上封盖有钤印的胶泥块,以防泄密、备检核,古人谓之“封泥”。
- 5、画上署上款“淑萍夫人清玩”,落名“季康”,钤印“宁復”朱文、“季康”白文,右下角押“一切惟心造”朱文闲章。
- 6、建武一直对章法、落款、钤印的运用特别讲究,所费的心思不在主体部分创作之下。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