麂子
拼音:jǐ zǐ
注音:ㄐ一ˇ ㄗˇ

麂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动物名。哺乳纲偶蹄目鹿科。肩高四十五至六十公分,体色有灰褐色、红褐色、黑褐色等。为夜行性动物,栖息在茂密的植物丛中。

引证解释:

⒈ 即麂。

傣族民间叙事长诗《松柏敏和嘎西娜》:“我愿变作一只麂子,只要跟着你在一条河边。”
原注:“麂子到河边吃水,雌雄常在一起。”

国语词典:

动物名。哺乳纲偶蹄目鹿科。肩高四十五至六十公分,体色有灰褐色、红褐色、黑褐色等。为夜行性动物,栖息在茂密的植物丛中。

网络解释:

麂子

  • 麂,俗称麂子。哺乳纲,偶蹄目,鹿科。成体体重16~25千克,体长75~115厘米。腿细而有力,善于跳跃,皮很软可以制革。通称“麂子”,因其天性胆小,有点风吹草动就反应过激,南方沿海一带也称“黄惊”。 中国分布有三种,分别是黑麂,赤麂和小麂,其中以黑麂数量最少,分布区狭窄,已列为国际濒危动物。
    • 1、韩满仓一边和那只小麂子较着劲儿,一边气哼哼地说“要我说,咱们就不该逃回来,去咱村子抢劫的鞑子才三十多人,凭爹和咱们的武艺,还不收拾了他们?”。
    • 2、这些天,山都成了这一队中最受欢迎的人物之一,每天的行进途中或是露营歇息的时候,他都会打到不少的山鸡、野兔、麂子等野物,让人们每天都有肉食。
    • 3、过了一会,我又派马格洛大娘把我房里的那张黑森林麂子皮送到那人的床上。
    • 4、仪式上当然得有祭品,众人就将剩下的两头麂子放上祭坛向山神献祭,此时两张完整的麂子皮已经剥下来了,与肉分开放置。
    • 5、麂子是一种鹿科动物,雄的有角,雌的没有,体型比鹿要小,多生长在南方的原始次生林里,是属于低端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老虎、豹子等猛兽喜欢捕食它们。
    • 6、上个月,我追赶一群麂子,在老林里东转西转迷失了方向,不知怎么插到这个山头来了。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ㄐㄧˇ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YNJM
    • 五行

    (名)兽名;像鹿;比鹿小;毛黄黑色;雄的有短角;皮可做鞋、手套;肉可食用。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