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病
拼音:bài xuè bìng
注音:ㄅㄞˋ ㄒㄩㄝˋ ㄅ一ㄥˋ

败血病的意思

词语解释:

败血病bàixuèbìng

(1) 毒性微生物从感染病灶侵入血液,引起寒战、发热、衰竭,并往往引起各器官继发性脓肿形成的病症——亦称“败血症”

septicemia,septicaemia

引证解释:

⒈ 见“败血症”。

  • 1、有些病人的感染症状很轻微,而有些人则病的很厉害,甚至有些人还感染了败血病
  • 2、很难为自由放养的牲畜接种出血性败血病疫苗,因为这些动物很难捕捉并拘束足够长的时间从而进行注射。
  • 3、出血性败血病是非洲、亚洲和中东的许多国家的最重大的水牛和家牛的细菌病之一,每年导致巨大的金钱损失。
  • 4、危及生命的院内传播感染(诸如坏疽、败血病、破伤风等等)和并发症(诸如休克)预计也将增多。
  • 5、我们研究的重点转到预防感染和败血病方面来。
  • 6、信息来自足动脉搏动,神经病变,足部畸形,既往溃疡,溃疡部位,深度,和有无败血病记录,和相关性溃疡的结果。

字义分解

  • 拼音bài
  • 注音ㄅㄞ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MTY
  • 五行

(1)(动)输;失利:失~|~局。

(2)(动)打败;使失败:击~|大~敌军。

(3)(动)失败;不成功:~诉|~笔。

(4)(动)毁坏;搞坏:~坏|伤风~俗。

(5)(动)解除;消除:~毒|~火。

(6)(动)破旧;腐烂;凋谢:腐~|开不~的花朵。

  • 拼音xiě,xuè
  • 注音ㄒㄧㄝˇ,ㄒㄩㄝ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TLD
  • 五行

xuè

1.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

2. 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血统。血缘。

3. 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方刚。

xiě

1.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 拼音bìng
  • 注音ㄅㄧㄥ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UGMW
  • 五行

(1)(动)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状态:疾~|心脏~。

(2)(名)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不正常的状态:~了三天。

(3)(名)心病;私弊:弊~。

(4)(名)缺点;错误:语~|通~。

(5)(动)〈书〉祸害;损害:祸国~民。

(6)(动)〈书〉责备;不满:诟~|为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