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芥
拼音: | shǔ jiè |
注音: | ㄕㄨˇ ㄐ一ㄝˋ |
蜀芥的意思
词语解释:
植物名。产于蜀地。茎叶供食用﹐种子入药。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蜀芥芸薹芥子》:"蜀芥﹑芸薹取叶者,皆七月半种……十月,收芜菁讫时收蜀芥。中为咸淡二菹,亦任为干菜。"一说,白芥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一.白芥》。
引证解释:
⒈ 植物名。产于蜀地。茎叶供食用,种子入药。一说,白芥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一·白芥》。
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蜀芥芸薹芥子》:“蜀芥、蕓薹取叶者,皆七月半种……十月,收芜菁讫时收蜀芥。中为咸淡二菹,亦任为乾菜。”
网络解释:
蜀芥
字义分解
- 拼音shǔ
- 注音ㄕㄨˇ
- 笔划13
- 繁体蜀
- 五笔LQJU
(1)(名)国名;三国之一;刘备所建立;(公元221—263年);在今四川省和陕西省汉中一带。
(2)(名)四川省的别称。
与蜀芥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