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吞象
拼音:shé tūn xiàng
注音:ㄕㄜˊ ㄊㄨㄣ ㄒ一ㄤˋ

蛇吞象的意思

词语解释:

相传古时有巴蛇能吞食大象,经过三年,象的骨头才被吐出。

引证解释:

⒈ 后以“蛇吞象”形容贪婪之甚。

《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则这二攒司过似蛇吞象,再差十大户犹如插翅虎。”

如:人心不足蛇吞象。

国语词典:

相传古时有巴蛇能吞食大象,经过三年,象的骨头才被吐出。见《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身躯瘦长,而象的体形庞大,后世将这种以小吞大的情形,用来比喻人心的贪婪无度。《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梁尚宾看这场交易,尽有便宜,欢喜无限。正是:贪痴无底蛇吞象,祸福难明螳捕蝉。」也作「巴蛇吞象」、「巴蛇食象」。

网络解释:

蛇吞象

  • 蛇吞象是一个汉语词语,曾多次出现于古文之中,意思就是一条蛇把一只大象吞了,释义比喻人贪心不足,就像蛇想吞食大象一样。词语出自《山海经·海内南经》。
    • 1、人心不足蛇吞象,得陇望蜀的人最终结果是交不到朋友。
    • 2、贪心不足,蛇吞象。你若一再得寸进尺,小心撑破肚皮! 
    • 3、他已经挤垮了三家公司,但仍未罢手,还在进一步行动,真是巴蛇吞象,人心不足啊!
    • 4、这真是贪心不足蛇吞象
    • 5、自己此番北上,已经在水帘洞得了莫大的处,不仅有阊阖、光棍护体,更有蛋蛋为伴,如果此时再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那才真是贪心不足蛇吞象了。
    • 6、但天道无常,生灵各异;人心不足,巴蛇吞象

    字义分解

    • 拼音shé,yí
    • 注音ㄕㄜˊ,ㄧ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JPXN
    • 五行

    shé

    1. 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蛇蜕。蛇行。蛇蝎。蛇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画蛇添足。

    1. 〔委(wěi )蛇〕见“委2”。

    • 拼音tūn
    • 注音ㄊㄨㄣ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GDKF
    • 五行

    (1)(动)不嚼或不细嚼;整个地或成块地咽下去:~服|~金。

    (2)(动)并吞;吞没:侵~|鲸~。

    • 拼音xiàng
    • 注音ㄒㄧㄤˋ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QJEU
    • 五行

    (1)(名)哺乳动物;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2)(名)形状;样子:万~更新。

    (3)(动)仿效;摹拟:~形|~声。

    (4)(名)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他的面貌~他哥哥。

    (5)(副)好象:~要下雨了。

    (6)(连)比如:~刘胡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人物;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