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徒
拼音:yì tú
注音:一ˋ ㄊㄨˊ

义徒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合时顺俗的人。 2.犹义兵。 3.指义附。

引证解释:

⒈ 合时顺俗的人。

《庄子·秋水》:“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徒。”
王先谦集解:“时俗可行,而顺举之者,则世以为义徒。可见贵贱有时。”

⒉ 犹义兵。

《后汉书·傅燮传》:“徐至乡里,率厉义徒,见有道而辅之,以济天下。”
《宋书·刘康祖传》:“太祖欲大举北伐, 康祖以岁月已晚,请待明年,上以河北义徒并起,若顿兵一周,沮向义之志,不许。”

⒊ 指义附。参见“义附”。

《晋书·祖逖传》:“宾客、义徒,皆暴桀勇士。”

国语词典:

起义的徒众。

网络解释:

义徒

  • 《义徒》是地瓜烫嘴创作的网络小说,发表于纵横中文网。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ㄧˋ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YQI
    • 五行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3.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5.  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7.  姓。

    • 拼音
    • 注音ㄊㄨ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TFHY
    • 五行

    (1)(形)空的;没有凭借的:~劳。

    (2)(副)表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仅仅:~留。

    (3)(副)徒然:~自惊扰。

    (4)(名)徒弟;学生。

    (5) 姓。

    (6)(名)信仰某种宗教的人:教~。

    (7)(名)同一派系的人(含贬义):暴~。

    (8)(名)人(含贬义):好色之~。

    (9)(名)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