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兴律
拼音: | shàn xìng lǜ |
注音: | ㄕㄢˋ ㄒ一ㄥ ㄌㄩˋ |
擅兴律的意思
词语解释:
我国古代关于处分未奉诏旨擅自发兵以及其他有关罪行的刑法条例。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古代关于处分未奉诏旨擅自发兵以及其他有关罪行的刑法条例。 《唐律疏议·“擅兴”题解》:“擅兴律者, 汉相萧何创为兴律, 魏以擅事附之,名为擅兴律。 晋復去擅为兴。又至高齐,改为兴擅律。参见“擅兴”。
引隋开皇改为擅兴律。虽题目增损,随时沿革,原其旨趣,意义不殊。大事在於军戎,设法须为重防。”
网络解释:
擅兴律
字义分解
- 拼音xīng,xìng
- 注音ㄒㄧㄥ,ㄒㄧㄥˋ
- 笔划6
- 繁体興
- 五笔IWU
- 五行水
xīng
1. 举办,发动:兴办。兴工。兴学。兴建。兴叹(发出感叹声,如“望洋兴叹”)。百废待兴。
2. 起来:夙兴夜寐(早起晚睡)。
3. 旺盛:兴盛。兴旺。兴隆。兴衰。复兴。兴替(兴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 流行,盛行:时兴。新兴。
5. 准许:不兴胡闹。
6. 或许:兴许。
7. 姓。
xìng1. 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兴味。兴致。豪兴。雅兴。败兴。游兴。扫兴。即兴。助兴。兴高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