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不成声
拼音:qì bù chéng shēng
注音:ㄑ一ˋ ㄅㄨˋ ㄔㄥˊ ㄕㄥ
词性: 成语

泣不成声的意思

词语解释:

泣不成声qìbùchéngshēng

(1) 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十分悲伤

及食不下咽,泣不成声。——·黄钧宰《金壶七墨》
choke with sob

引证解释:

⒈ 哭得直到哭不出声音。形容非常悲伤。

清黄钧宰《金壶七墨·鸳鸯印传奇始末》:“弥留之际,日饮白汤升许,欲以洗涤肺腑,及食不下咽,泣不成声。”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六章:“两个妇女,相互抱着,脸挨着脸,泣不成声!”
陈残云《山谷风烟》第六章:“人人都有自己的血泪帐,讲到自己的痛处,又都泣不成声。”

国语词典:

哭得发不出声音。形容十分悲伤。

网络解释:

泣不成声

  • 泣不成声,读音qìbù chéng shēng,是一个成语,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
    • 1、她泣不成声地讲述了这次失败的原因。
    • 2、见到丈夫的遗物,她潸然泪下,泣不成声
    • 3、那些遇难者的家属,个个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 4、听到奶奶去世的消息,她哭得泣不成声
    • 5、老人听到唯一的儿子永远留在了战场上,顿时泣不成声
    • 6、很多伤心的时候我都不敢说话,我真怕一开口就泣不成声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ㄑㄧ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IUG
    • 五行

    (1)(动)小声哭:~诉|哀~|悲~|抽~|哭~。

    (2)(名)眼泪:饮~|~下如雨。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chéng
    • 注音ㄔㄥ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DNNT

    [ chéng ]

    1.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2.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

    3.变为:长成。变成。

    4.可以,能行:成,就这么办。

    5.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成。

    6.够,达到一定数量:成年累(lěi)月。

    7.已定的,定形的: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

    8.十分之一:增产三成。

    9.平定,讲和:“会于稷,以成宋乱”。

    10.姓。

    • 拼音shēng
    • 注音ㄕㄥ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FNR
    • 五行

    (1)(名)(~儿)声音:雨~。

    (2)(量)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喊了两~。

    (3)(动)发出声音;宣布;陈述:~东击西。

    (4)(名)名声:~誉|~望。

    (5)(名)声母:双~叠韵。

    (6)(名)字调:平~|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