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复
拼音:sān fù
注音:ㄙㄢ ㄈㄨˋ

三复的意思

词语解释:

犹言三遍。

引证解释:

⒈ 犹言三遍。

《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读书不过三復,终身不忘。”

⒉ 谓反复诵读。参见“三復白圭”。

晋陶潜《答庞参军》诗序:“三復来貺,欲罢不能。”
唐李白《任城寺大钟铭》:“天书褒荣,辉之简牘,稽首三復,子孙其传。”
金宇文虚中《姑苏滕惇礼榜所居阁曰斋心》诗:“老夫未涉天游趣,三復《南华》第四篇。”
董必武《我国抗战四周年之民主政治》:“‘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这两句古语,值得政府当局三复的。”

国语词典:

反复诵读。

网络解释:

三复

  • 三复是汉语词汇,出自《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译为犹言三遍。
    • 1、臣闻君子行道,忘其为身,三复斯言,若可庶勉,顾惜昏耄,志与愿违。
    • 2、凡是有这种行为的学生,称之为高三复读生。
    • 3、反之,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只能保持三两秒钟,通常还得再三复习这一信息。
    • 4、理性的选民,能不三复斯言?责任编辑薛洋。
    • 5、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 6、三复是指杭甬复线、甬舟复线、甬台温复线,三连是指朝阳—西坞连接线、余慈连接线、石浦连接线,三疏港是指大。

    字义分解

    • 拼音sān
    • 注音ㄙㄢ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DGGG
    • 五行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 拼音
    • 注音ㄈㄨˋ
    • 笔划9
    • 繁体復、複
    • 五笔TJTU
    • 五行

    (1)(动)重复:~写|~制。

    (2)(形)繁复:~姓|~分数|~比例。

    (3)(动)转过去或转回来:反~无常|翻来~去|循环往~。

    (4)(动)回答;答复:~信|请即电~。也作覆。

    (5)(动)恢复:光~|收~|~婚。

    (6)(动)报复:~仇。

    (7)(副)再;又:旧病~发|死灰~燃|死而~苏|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