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供
拼音: | zhāi gòng |
注音: | ㄓㄞ ㄍㄨㄥˋ |
斋供的意思
词语解释:
1.祭祀死者﹑神佛﹐并上供食品。 2.寺庙中供应的斋食。 3.指布施给僧道的饭食。
引证解释:
⒈ 祭祀死者、神佛,并上供食品。
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及七月半盂兰盆,望於汝也。”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相国寺万姓交易》:“寺三门,阁上并资圣门,各有金铜铸罗汉五百尊、佛牙等,凡有斋供,皆取旨,方开三门。”
⒉ 寺庙中供应的斋食。
引《水浒传》第一回:“当时将丹詔供养在三清殿上,与众官都到方丈,太尉居中坐下,执事人等献茶,就进斋供,水陆俱备。”
⒊ 指布施给僧道的饭食。
引《古今小说·陈从善梅岒失浑家》:“陈巡检分付厨下使唤的:‘明日是四月初三日,设斋多备斋供。不问云游全真道人,都要斋他。’”
国语词典:
供奉神佛的食品。
网络解释:
斋供
字义分解
- 拼音zhāi
- 注音ㄓㄞ
- 笔划10
- 繁体齋
- 五笔YDMJ
- 五行金
(1)(动)斋戒。
(2)(名)信仰佛教、道教等宗教的人所吃的素食。
(3)(动)舍饭给僧人:~僧。
(4)(名)屋舍: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