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籍
拼音:tuō jí
注音:ㄊㄨㄛ ㄐ一ˊ

脱籍的意思

词语解释:

1.除去门籍。谓辞官。 2.注销服役名籍。

引证解释:

⒈ 除去门籍。谓辞官。

明何景明《七述》:“脱簪子为舍人,病弗能朝謁,脱籍纳组,买车以还。”

⒉ 注销服役名籍。

明沉榜《宛署杂记·力役》:“吾故土尚未脱籍,固自有丁差在焉。”
旧时妓女,列名乐籍,如从良嫁人或不再为妓,经官府批准,除去乐籍,亦有此称。 宋秦醇《谭意歌传》:“意入籍驱使迎候之列有年矣,不敢告劳。今幸遇公。倘得脱籍为良人箕帚之役,虽死必谢。”
明陈霆《两山墨谈》卷五:“同甫游台州,尝狎籍妓,意将纳之,嘱唐脱籍。”
《廿载繁华梦》第十九回:“他从前在这里一间娼寮,叫什么锦绣堂,唤做桂妹的,他本意要随姓张的脱籍。”

国语词典:

籍,簿册,官署里的妓女登记簿。脱籍指把名字从官妓登记簿上注销,还其自由身。

网络解释:

脱籍

  • 脱籍,读音tuō jí,汉语词语,除去门籍,谓辞官。出自《七述》。
  • 字义分解

    • 拼音tuō
    • 注音ㄊㄨㄛ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EUKQ
    • 五行

    (1)(动)肉去皮。

    (2)(动)(皮肤、毛发等)脱落:~发|~毛。

    (3)(动)取下;除去:~帽|~鞋。

    (4)(动)脱离:~党|~水。

    (5)漏掉(文字):这一行里~了三个字。

    (6)(形)〈书〉轻慢。

    (7)(连)〈书〉倘若;或许:~有遗漏;必致误事。

    (8)姓。

    • 拼音
    • 注音ㄐㄧˊ
    • 笔划20
    • 繁体
    • 五笔TDIJ
    • 五行

    (1)(名)书籍;册子:古~。

    (2)(名)籍贯:原~。

    (3)(名)代表个人对国家、组织的隶属关系:国~|党~|学~。

    (4)(名)(Jí)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