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洋
拼音: | lóng yáng |
注音: | ㄌㄨㄥˊ 一ㄤˊ |
龙洋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指清末开始所铸银元。因中央有蟠龙纹,故称。 2.泛指银元。
引证解释:
⒈ 指清末开始所铸银元。因中央有蟠龙纹,故称。
引《中国现在记》:“董凤书道:‘现在本省开铸龙圆,分釐大小同鹰洋是一样的,而外间反不能畅销,倒説龙洋靠不住,还只是相信用鹰洋。’”
⒉ 泛指银元。
引张天翼《小彼得·皮带》:“下面的话炳先生没有功夫听,一腿跨到自己房里。他当然希望是少尉:比准尉多十块龙洋。”
国语词典:
俗称清末所铸有龙形花纹的银币。
网络解释:
龙洋
字义分解
- 拼音lóng
- 注音ㄌㄨㄥˊ
- 笔划5
- 繁体龍
- 五笔DXV
- 五行火
(1)(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
(2)(名)封建时代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
(3)(名)生物学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
(4)(名)(Lón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