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坐
拼音:jǔ zuò
注音:ㄐㄨˇ ㄗㄨㄛˋ

举坐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举坐,举座jǔzuò,jǔzuò

(1) 指所有在座的人

举坐皆惊
举坐哗然
all those present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举座”。犹满座。指全体在座者。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桓公坐有参军椅,烝薤,不时解,共食者又不助,而椅终不放,举坐皆笑。”
按,《太平御览》卷九七七引此文“椅”作“猗”,注云:“音覊,箸取物也。”
《通俗文》:“以箸取物曰敧。”
则字本作“敧”。 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晋之王导,可谓元臣,每与客言,举坐称善。”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一:“他那悲壮的歌声,震动了每个人的心弦,使举座为之感动。”

网络解释:

举坐

  • 举坐
  • jǔzuò
  • [all those present] 指所有在座的人
  • 举坐皆惊
  • 举坐哗然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ㄐㄩˇ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IWFH
    • 五行

    (1)(动)往上托;往上伸:~重|~手|高~着红旗。

    (2)(动)举动:义~|壮~|一~一动|一~两得。

    (3)(动)兴起:义~|~兵|~火。

    (4)(动)〈书〉生(孩子):~一男。

    (5)(动)推选;选举:推~代表|公~他做学习组长。

    (6)(名)举人的简称:中~|武~。

    (7)(动)提出:~例。

    (8)(副)〈书〉全:~座(所有在座的人)|~国欢腾|~世闻名。

    • 拼音zuò
    • 注音ㄗㄨㄛ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WWFF
    • 五行

    [ zuò ]

    1. 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坐。坐待。坐垫。坐骨。坐化(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死去)。坐禅。坐功。坐骑。

    2. 乘,搭:坐车。坐船。

    3. 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坐庄。

    4. 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坐落。坐北朝南。

    5. 把锅、壶等放在火上:坐锅。

    6. 物体向后施压力:房顶往后坐。

    7. 介词,因,由于,为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8. 副词(a.空,徒然,如“胡为坐自苦,吞悲仍抚膺”;b.无故,自然而然,如“如若此,则盐必坐长十倍”;c.遂,即将,如“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d.深,如“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e.正,恰好,如“西村渡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

    9. 定罪:连坐。反坐。坐赃(犯贪赃罪)。

    10. 瓜果等植物结实:坐瓜。坐果。

    11. 同“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