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节
拼音: | xià jié |
注音: | ㄒ一ㄚˋ ㄐ一ㄝˊ |
夏节的意思
词语解释:
夏季。
引证解释:
⒈ 夏季。
引《礼记·祭统》“未发秋政” 唐孔颖达疏:“言夏节虽尽,人君未发行秋政,则民不敢艾草也。”
汉班固《白虎通·日月》:“日所以有长短者何?阴阳更相用事也。故夏节昼长,冬节夜长。”
网络解释:
夏节
- 1、在大别山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曾经先后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六霍起义、请水寨暴动等,诞生了几大主力红军,涌现出了一大批中华英烈。
- 2、杨柳飞絮五月季,麦浪滚滚又丰年。今天四月初四日,适逢立夏晴天。立夏节气到,愿我的清新的短信能给你带去温馨和运,立夏快乐,祝你万事如意。
- 3、而春节、夏节和秋节都属于太阴历的范畴,因此,它在阳历的日期不大固定,这会给寒假、暑假、高考和岁末年初的作带来影响。 ()
- 4、立夏节气到,艳阳高照身体安,鲜花相伴美丽永不老。关心问候现送上,收到就有运到:每天多微笑,烦事一边撂,平安把手招,财运和你一起跑,幸福的光芒把你围绕。立夏,愿你幸福不止一夏!
- 5、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 6、最流行的中夏节,很多芬兰人在乡村别墅点起篝火,豪放地喝酒。
字义分解
- 拼音xià
- 注音ㄒㄧㄚˋ
- 笔划10
- 繁体夏
- 五笔DHTU
- 五行火
(1)(名)夏季:~日。
(2)(名)朝代名;禹所建:~朝。
(3)(名)指中国:华~。
(4)(名)姓。
- 拼音jié,jiē
- 注音ㄐㄧㄝˊ,ㄐㄧㄝ
- 笔划5
- 繁体節
- 五笔ABJ
- 五行金
jié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3.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节气。节令。
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节日。
6. 礼度:礼节。
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节奏。节拍。节律。
8. 操守:节操。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9. 省减,限制:节省。节制。开源节流。
10. 略去,简略:节选。节录。
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节。使节。
12. 姓。
jiē1. 〔节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