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蛇
拼音: | máng shé |
注音: | ㄇㄤˊ ㄕㄜˊ |
盲蛇的意思
词语解释:
盲蛇,又称钩盲蛇,为台湾地区所产蛇类中体形最小,体长不超过20公分,呈圆筒状,形似蚯蚓,故又称"蚯蚓蛇"。头小呈半圆形,与颈不易区分,眼睛极小且退化成感光眼点呈黑点状。鼻鳞有一沟将鼻鳞分成前后两半。体鳞20列。尾部短而呈钝形。全身大致为黑褐色或褐色。
国语词典:
盲蛇科蛇类的泛称。大部分分布在热带地区。体细长,像蚯蚓,鳞片光滑,眼隐于透明的眼鳞下方,多栖居土中,食蚁等昆虫为主。
- 1、那么盲蛇是如何在不同大陆间“跳跃”的呢?
- 2、请你放心,被这种盲蛇咬伤是不会中毒的。
- 3、确实,正是这种栗盲蛇广布六大洲。
- 4、还有细如面条的盲蛇。北二外有绵羊语系吗?
- 5、也就是说,一些植物浮在水面上成为筏子,带着盲蛇漂洋过海。
- 6、由于盲蛇的化石基本上不存在,所以它们的进化历程还是个谜。
字义分解
与盲蛇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