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案
拼音:táng àn

堂案的意思

词语解释:

代宰相政事堂的文书档案。

引证解释:

唐代宰相政事堂的文书档案。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宰相判四方之事有堂案。”《新唐书·宋璟传》:“ 张嘉贞后为相,閲堂案,见其危言切议,未尝不失声叹息。”

国语词典:

唐代宰相于政事堂审理案件的文书档案。

网络解释:

堂案

  • 文书名。唐代宰相处理地方府州事务之公文称堂案。
  • 字义分解

    • 拼音táng
    • 注音ㄊㄤ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IPKF
    • 五行

    (1)(名)正房:~房|~屋。

    (2)(名)专为某种活动用的房屋:会~|饭~。

    (3)(名)旧时官府中举行仪式、审讯案件的地方:大~|祠~。

    (4)(名)堂房。

    (5)(名)(量)ɑ)用于成套的家具:一~家具。b)用于分节的课程:一~家具。b)用于分节的课程

    • 拼音àn
    • 注音ㄢ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PVSU
    • 五行

    (1)(名)(~子)狭长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板|~秤。

    (2)(名)(~子)案件:~子。

    (3)(名)案卷;记录:~卷|病~|档~。

    (4)(名)提出计划、办法或其他建议的文件:方~|提~。

    (5)(名)同“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