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衡
拼音: | dù héng |
注音: | ㄉㄨˋ ㄏㄥˊ |
杜衡的意思
词语解释:
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在山地里,开紫色小花。根茎可入药。也作杜蘅。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杜蘅”。
⒉ 即杜若。文学作品中常用以比喻君子、贤人。参见“杜若”。
引《楚辞·离骚》:“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南朝梁江淹《去故乡赋》:“江南之杜蘅兮色以陈,愿使黄鵠兮报佳人。”
唐皮日休《九讽·见逐》:“彼茨菉之丛秽兮,固不能让乎杜衡。”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杜若》﹝释名﹞引苏颂曰:“此草一名杜衡,而草部中品自有杜衡条,即《尔雅》所谓土卤者也。杜若,即《广雅》所谓楚衡者也。其类自别,古人多相杂引用。故《九歌》云:‘采芳洲兮杜若。’《离骚》云:‘杂杜衡与芳芷。’ 王逸辈皆不分别,但云香草,故二名相混。”
清周亮工《有介弱弟中殇赋此慰之》诗:“努力承先绪,芳洲失杜蘅。”
⒊ 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的节间短,下端集生多数肉质根。叶一二枚,生于茎端。单花顶生。蒴果肉质,具多数黑褐色种子。生于阴湿有腐植质的林下或草丛中。又名杜葵、马蹄香、土细辛、土卤等。
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杜衡》﹝释名﹞:“苏恭曰:‘杜衡叶似葵,形似马蹄,故俗名马蹄香。’ 苏颂曰:‘《尔雅》杜又名土卤,然杜若亦名杜衡,或疑是杜若,而郭璞注云,似葵,当是杜衡也。’”
网络解释:
杜衡 (原中共陕西省委负责人)
杜衡 (词语概念)
- 1、本方法可为杜衡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 2、紫色的杜衡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 3、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 4、这一片紫色的杜衡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 5、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芬馨兮遗所思。
- 6、这就是杜衡在左翼文坛与新感觉派之间情感与理智上所表现的徘徊性与游离性。
字义分解
- 拼音dù
- 注音ㄉㄨˋ
- 笔划7
- 繁体杜
- 五笔SFG
- 五行木
(1)(名)杜树;即棠梨、杜梨。乔木;苗木常作梨树的砧木。
(2)姓。
(3)(动)堵塞:防微~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