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
拼音: | sān yán |
注音: | ㄙㄢ 一ㄢˊ |
三严的意思
词语解释:
唐 代皇帝御朝前搥鼓三次,以示警戒,并按照一、二、三鼓进行相应准备,谓之三严。意思是搥鼓三次,以示警戒。
引证解释:
⒈ 唐代皇帝御朝前搥鼓三次,以示警戒,并按照一、二、三鼓进行相应准备,谓之三严。
引宋高似孙《纬略》卷七:“《唐续时令仪》曰:‘ 唐制:日未明七刻,搥一鼓为一严,侍中奏开宫殿门及城门;未明五刻,搥二鼓为再严,侍中奏请中严,羣臣五品以上俱集朝堂;未明二刻,搥三鼓为三严,侍中、中书令以下俱诣西阁,奉迎鑾驾出宫诣太极殿。’《西都赋》曰:‘卫以严更之署。’注曰:‘严更督夜行鼓。’ 唐制所谓严者,亦以鼓也。”
网络解释:
三严
字义分解
与三严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