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书
拼音:shàng shū
注音:ㄕㄤˋ ㄕㄨ
词性: 动词

上书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上书shàngshū

(1) 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给地位高的人写信陈述意见

上书乞骸骨。——《后汉书·张衡传》
吾上书太夫上,谱汝诸孙中。——·全祖望《梅花岭记》
submit a written statement to a higher authority

(2) 旧时指私塾先生给儿童讲授新课

give a new lesson

引证解释:

⒈ 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

《战国策·齐策一》:“﹝齐威王﹞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諫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於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及絳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徵繫清室。”
唐韩愈《赠唐衢》诗:“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虞唐。”
清龚自珍《送南归者》诗:“布衣三十上书回,挥手东华事可哀。”

⒉ 指给地位高的人写信。

《雨花》1981年第6期:“一九七五年四月, 贺捷生上书毛主席,要求寻找贺龙同志遗骸,补行葬仪,讣告国人。”

⒊ 旧时塾师向学生讲授新课。

明汤显祖《牡丹亭·闺塾》:“这早晚了,还不见女学生进馆,却也娇养的紧…… 春香,请小姐上书。”
《红楼梦》第九回:“可巧这日代儒有事回家,只留下一句七言对联,命学生对了,明日再来上书。”
曹禺《北京人》第二幕:“孙少爷你背完书,就回屋睡觉去。老爷子再要上书,就说陈奶妈催你歇着呢!”

国语词典:

用文字向上级陈述意见。

词语翻译

英语
to write a letter (to the authorities)​, to present a petition
德语
Darauf geschrieben steht (S)​
法语
présenter son avis par écrit à son supérieur

网络解释:

上书

  • 【历代公文体制】战国以前臣下奏谏陈词,都用上书的名称。古代“言笔未分”之时,不分君臣,互相来往都用书,秦虽改书为奏,但因为离古代还不太远,所以仍然有人用书。唐代偶尔用“书”作为外交文书的一种。唐代以后就很少使用。
    • 1、他紧急上书朝廷,请求速发救兵,以解襄阳城倒悬之急。
    • 2、合上书,这本书虽然看完了,但是它带给我的道理却我一生受用。
    • 3、然后猛地合上书,把视线移到了摩洛斯身上。
    • 4、墓主尸体右手侧置一短条石匣,约长一米二,上书解舌,棺中玉器、石器、陶器、漆器、丝织品多件。
    • 5、水上书字虚亦幻,难比念佛问来生。丹·西蒙斯。 
    • 6、他吩咐在慈善院的建筑物上书写“吾母之家”几个大字,这样,就把做儿子的孝敬之情和浩荡的皇恩结合起来了。

    字义分解

    • 拼音shàng,shǎng
    • 注音ㄕㄤˋ,ㄕㄤ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HHGG
    • 五行

    shà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3.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5. 去,到:上街。

    6. 向前进:冲上去。

    7. 增加:上水。

    8. 安装,连缀: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9. 涂:上药。

    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上课。上班。

    11. 拧紧发条:上弦。

    12. 登载,记:上账。

    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上。桌上。组织上。

    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

    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上年纪。

    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shǎng

    1.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 拼音shū
    • 注音ㄕㄨ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NNHY

    (1)(动)写字;记录;书写:大。振笔直

    (2)(名)字体:隶~。

    (3)(名)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

    (4)(名)书信:家~。

    (5)(名)文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