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
拼音:kè jǐ fù lǐ
注音:ㄎㄜˋ ㄐ一ˇ ㄈㄨˋ ㄌ一ˇ
词性: 成语

克己复礼的意思

词语解释:

约束自我,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礼。

引证解释:

⒈ 约束自我,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礼。

《论语·颜渊》:“克己復礼为仁。”
何晏集解:“马曰:‘克己,约身。’ 孔曰:‘復,反也。’身能反礼,则为仁矣。”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君子处世,贵能克己復礼,济时益物。”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古志克己复礼》:“古也有志,克己復礼,仁也。或谓克己復礼,古人所传,非出於仲尼。”
清陈澧《东塾读书记·论语》:“克己復礼, 朱子解为‘胜私欲为仁’。”
瞿秋白《赤都心史》三:“这是真正的俄国贵族,王爵夫人而有这种克己复礼的精神。”

国语词典:

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合乎礼节。

网络解释:

克己复礼

  • 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礼”为西周之礼)。“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修养方法。出自《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颜渊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以及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做出了这种解释。因此,可以把克己复礼视为孔子早年对仁的定义。
  • 克己复礼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2、教书的老先生给他起了个中文名字"薄复礼",意思是遵循中国圣人的道德标准,不自私自利,以克己复礼为荣。
    • 3、所以身为修道人,就要克己复礼,不要造因果。
    • 4、孔子的和谐观完全是为了“克己复礼”。
    • 5、练习者也学习一些跆拳道基本原理,例如:“礼义廉耻,克己复礼,百折不屈”。
    • 6、不惜付出,克己复礼;不畏清贫,坚守四季;不惧风霜,宽厚弘毅;不计辛勤,芬芳四溢;桃李天下,无可匹敌。亲爱的老师,衷心的祝愿您教师节快乐。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ㄎㄜ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DQB
    • 五行

    (1)(动)攻破;攻下据点;战胜。

    (2)(动)能:~勤~俭|不~分身。

    (3)(动)克服;克制:~己|以柔~刚。

    (4)(动)消化:~食。

    (5)(动)严格限定(期限):~期动工|~日完成。也作“刻”。另见kēi。

    (6)(量)公制重量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旧称公分。

    (7)藏语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斤。也是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一克地约合一市亩。

    • 拼音
    • 注音ㄐㄧ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NNGN
    • 五行

    (1)(代)自己:舍~为人|坚持~见。

    (2)(名)天干的第六位。参见〔干支〕。

    • 拼音
    • 注音ㄈㄨˋ
    • 笔划9
    • 繁体復、複
    • 五笔TJTU
    • 五行

    (1)(动)重复:~写|~制。

    (2)(形)繁复:~姓|~分数|~比例。

    (3)(动)转过去或转回来:反~无常|翻来~去|循环往~。

    (4)(动)回答;答复:~信|请即电~。也作覆。

    (5)(动)恢复:光~|收~|~婚。

    (6)(动)报复:~仇。

    (7)(副)再;又:旧病~发|死灰~燃|死而~苏|一去不~返。

    • 拼音
    • 注音ㄌㄧˇ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PYNN
    • 五行

    (1)(名)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婚~|丧~。

    (2)(名)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节|敬~。

    (3)(名)礼物:献~|千里送鹅毛;~轻情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