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案
拼音: | shí àn |
注音: | ㄕˊ ㄢˋ |
食案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食桉"。 2.餐桌。 3.进饭菜用的木盘。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食桉”。
⒉ 餐桌。参见“食案方丈”。
引唐韩愈《南山诗》:“或如临食案,肴核纷飣餖。”
五代范资《玉堂闲话·振武角抵人》:“顷年客游,曾於道店逢此人,纔近食案,踉蹌而倒。”
⒊ 进饭菜用的木盘。
引宋梅尧臣《和李廷老家会饮》:“食桉施黄金,饌炙厌白鹅。”
郭沫若《孟夫子出妻》:“她打着赤足,捧着一个食案,走到临着园子的廊沿上来,请孟夫子上车吃饭。”
网络解释:
食案
字义分解
- 拼音shí,sì
- 注音ㄕˊ,ㄙˋ,ㄧˋ
- 笔划9
- 繁体食
- 五笔WYVE
shí
1. 吃:食肉。食欲。
2. 吃的东西: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3.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食”。
4.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食。月食。
sì1. 拿东西给人吃:食母(乳母)。
与食案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