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声
拼音:cháng shēng
注音:ㄔㄤˊ ㄕㄥ

常声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固定的乐调。 2.正常的声调。

引证解释:

⒈ 固定的乐调。

《庄子·天运》:“行流散徙,不主常声。”

⒉ 正常的声调。

《礼记·杂记下》:“曾申问於曾子曰:‘哭父母有常声乎?’曰:‘中路婴儿失其母焉,何常声之有。’”
《新唐书·孝友传·侯知道》:“哭无常声,迥彻苍旻。”
唐元结《世化》:“人民劳苦相寃,疮痍相通,老弱孤独相苦,死亡不能相救,呻吟非常声也耶?”

网络解释:

常声

  • 正常的声调。《礼记·杂记下》:“ 曾申 问於 曾子 曰:‘哭父母有常声乎?’曰:‘中路婴儿失其母焉,何常声之有。’”《新唐书·孝友传·侯知道》:“哭无常声,迥彻苍旻。” 唐 元结 《世化》:“人民劳苦相寃,疮痍相通,老弱孤独相苦,死亡不能相救,呻吟非常声也耶?”
  • 字义分解

    • 拼音cháng
    • 注音ㄔㄤ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IPKH
    • 五行

    (1)(形)一般;普通;平常:~识|~态。

    (2)(形)不变的;经常:~数|冬夏~青。

    (3)(副)时常;常常:~来|~往。

    (4)姓。

    • 拼音shēng
    • 注音ㄕㄥ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FNR
    • 五行

    (1)(名)(~儿)声音:雨~。

    (2)(量)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喊了两~。

    (3)(动)发出声音;宣布;陈述:~东击西。

    (4)(名)名声:~誉|~望。

    (5)(名)声母:双~叠韵。

    (6)(名)字调:平~|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