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dà xià |
注音: | ㄉㄚˋ ㄒ一ㄚˋ |
大夏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周代“六舞”之一。相传本为夏禹时代的乐舞。
⒉ 指夏季。
引《管子·轻重乙》:“夫岁有四秋……大夏且至,丝纊之所作,此之谓夏之秋。”
《汉书·董仲舒传》:“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於空虚不用之处。”
⒊ 古国名。音译巴克特里亚(Bactria),也叫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我国汉代称之为大夏。《魏书》称作吐呼罗,《隋书》、《北史》、《大唐西域记》、《旧唐书》皆作吐火罗。为大月氏所灭。在今阿富汗北部一带。
引《史记·大宛列传》:“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餘里嬀水南。”
⒋ 古城门名。在洛阳,魏明帝所造。
引《文选·潘岳<河阳县作>诗》:“大夏缅无覿,崇芒鬱嵯峨。”
李善注:“陆机《洛阳记》曰:大夏门,魏明帝所造,有三层,高百尺…… 郭缘生《述征记》曰:北芒,去大夏门不盈一里。”
⒌ 国号。 东晋十六国之一。 匈奴族赫连勃勃所建,也称夏,为吐谷浑所灭。
⒍ 国号。 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称王后,国号称大夏。
⒎ 国号。 宋时党项族李元昊国号亦称大夏,史称西夏,为蒙古成吉思汗所灭。
⒏ 大厦。
引汉张衡《西京赋》:“正殿路寝,用朝羣辟,大夏耽耽,九户开闢。”
《文选·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接武茅茨,凉过大夏。”
李善注:“《淮南子》曰:‘大夏增加,拟於崑崙。’”
高诱注:“大夏,大屋也。”
国语词典:
夏禹时代的乐舞。即六乐之一。相传大禹治水有功,皋陶作以颂之。
词语翻译
- 1、大夏帝国,都城四象城内,一位老人傲立于四象塔上,仰观宇宙,俯察众生,喟然叹曰一千年啊,我已经不能再等了,五行之体不出,吾命休矣。
- 2、那是一个大夏天,秃子干完活坐在树荫下休息,一只苍蝇飞过来在他的头顶上嗡嗡响个不停,还不时地叮他几口。
- 3、小小的厢房里站着五个男子,当中还坐着一个老者,老者面容清古鹤发童颜,若是有那见过的人在此定然一眼就能认出这就是大夏护国灵师,苏家的老家主苏护。
- 4、大夏统万城是中国北方历史最早、最着名的都城,位于塞外大漠中,城东北有淖泥河,向东南注入无定河。
- 5、熊?作为兵部左侍郎,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刚正不阿,而且平时为人低调,和兵部尚书刘大夏的关系亦是非常。
- 6、大夏国士兵立刻转悲为喜,不过他们可没有像界外联军一样,一个个傻傻的站着观看。
字义分解
- 拼音dà,dài
- 注音ㄉㄚˋ,ㄉㄞˋ,ㄊㄞˋ
- 笔划3
- 繁体大
- 五笔DDDD
dà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比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dài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
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tài1. 古通“太”。
2. 古通“泰”。
与大夏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