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盘虎踞
拼音:lóng pán hǔ jù
注音:ㄌㄨㄥˊ ㄆㄢˊ ㄏㄨˇ ㄐㄨˋ
词性: 成语

龙盘虎踞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龙蟠虎踞”。

《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后因以“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壮险要,宜作帝王之都。

喻为英雄豪杰所盘踞。

借指南京

喻斑斓的纹理。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龙蟠虎踞”。

⒉ 后因以“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壮险要,宜作帝王之都。

《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晋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覩秣陵山阜,叹曰:‘ 钟山龙盘, 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唐李白《永王东巡歌》之四:“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
元庾天锡《黄莺儿》套曲:“残照底西风老树,据秦淮终是帝王都。爱山围水绕,龙蟠虎踞,依稀覩, 六朝风物。”
明徐霖《绣襦记·结伴毘陵》:“过前村长安近,龙盘虎踞帝王城,十里楼臺绕庆云。”

⒊ 借指南京。

明张煌言《师入太平府》诗:“此去神京原咫尺,龙蟠虎踞待重光。”

⒋ 喻为英雄豪杰所盘踞。

唐欧阳詹《曲江池记》:“真主巍巍,龙盘虎踞。”
《三国演义》第一〇八回:“﹝孙权﹞嘱讫而薨。在位二十四年,寿七十一岁,乃蜀汉延熙十五年也。后人有诗曰:‘紫髯碧眼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江东。’”

⒌ 喻斑斓的纹理。

《西京杂记》卷六引汉刘胜《文木赋》:“既剥既刊,见其文章,或如龙盘虎踞,復以鸞集凤翔。”

国语词典:

像龙盘绕,像虎蹲踞。语本《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州郡部.叙京都下》:「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形容地势宏伟险要。《警世通言.卷四○.旌阳宫铁树镇妖》:「有地名曰西山,龙盘虎踞,水绕山环,当出异人。」也作「龙蟠虎踞」、「虎踞龙盘」、「虎踞龙蟠」。

网络解释:

龙盘虎踞

  • 龙盘虎踞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 lóng pán hǔ jù,意思是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 龙盘虎踞的近反义词

    反义词

    • 1、北方军队正以龙盘虎踞的姿态俯视着南方的领地。
    • 2、南京古称金陵,自古就是龙盘虎踞之地。
    • 3、南京古称金陵,龙盘虎踞,非常险要。
    • 4、你看这地形,龙盘虎踞,十分险要,是个兵家必争之地呀!
    • 5、诸君鼠窃狗跳,斯君痛哭;此地龙盘虎踞,古之虚言。
    • 6、剑身之上青光跳跃,如龙盘虎踞,极致张扬。

    字义分解

    • 拼音lóng
    • 注音ㄌㄨㄥ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DXV
    • 五行

    (1)(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

    (2)(名)封建时代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

    (3)(名)生物学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

    (4)(名)(Lónɡ)姓。

    • 拼音pán
    • 注音ㄆㄢ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TELF
    • 五行

    (1)(名)古代盥洗用具。

    (2)(名)(~子、~儿)盛东西的浅底器具;多为圆形:托~|茶~|菜~。

    (3)(名)(~儿)形状或功用像盘子的东西:地~。

    (4)(名)(~子、~儿)旧时指商品行情:开~|收~。

    (5)(动)回旋地绕:~旋。

    (6)(动)垒、砌、搭(炕、灶):~炕。

    (7)(名)仔细查问或清点:~查|~问。

    (8)(名)旧时指转让(工商企业):出~|招~|受~。

    (9)(动)搬运:~运|由仓库朝外头~东西。(量)表示物体的量:~运|由仓库朝外头~东西。(量)表示物体的量

    • 拼音
    • 注音ㄏㄨ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HAMV

    1.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a.喻危险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

    2. 勇猛、威武: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

    3. 古同“唬”,威吓。

    4. 古同“琥”,琥珀。

    • 拼音
    • 注音ㄐㄩˋ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KHND
    • 五行

    (1)(动)蹲或坐:龙盘虎~。

    (2)(动)盘踞;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