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帖
拼音:yī tiē
注音:一 ㄊ一ㄝ

一帖的意思

词语解释:

药一剂称一帖。

指一帖药。

一幅字帖。

犹一盏。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条试题。

引证解释:

⒈ 药一剂称一帖。

唐白居易《闻微之江陵卧病以大通中散碧腴垂云膏寄之因题四韵》:“已题一帖红消散,又封一合碧云英。”
元王仲文《救孝子》第四折:“只到我家厢儿里取一帖药来,煎与我吃。”

⒉ 指一帖药。

《醒世姻缘传》第二回:“这病比昨日减动六七分了;今日再一帖下去,情管都好了。”

⒊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条试题。

《新唐书·选举志上》:“博士考试,读者千言试一帖,帖三言。”

⒋ 一幅字帖。

宋苏轼《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召还汶公馆我于东堂阅旧诗卷次诸公韵》之二:“鬢鬚白尽成何事,一帖空存老遂良。”

⒌ 犹一盏。

《景德传灯录·法真禅师》:“师云:侍者取一帖茶与遮僧。”

网络解释:

一帖

  • 词语信息
  • 一帖
  • 词语解释
  • (1).药一剂称一帖(tiě)。 唐 白居易 《闻微之江陵卧病以大通中散碧腴垂云膏寄之因题四韵》:“已题一帖红消散,又封一合碧云英。”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四折:“只到我家厢儿里取一帖药来,煎与我吃。”
  • (2).指一帖(tiě)药(作为量词时读三声)。《醒世姻缘传》第二回:“这病比昨日减动六七分了;今日再一帖下去,情管都好了。”
  • (3).古代科举考试的一条试题。《新唐书·选举志上》:“博士考试,读者千言试一帖,帖三言。”
  • (4).一幅字帖。 宋 苏轼 《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召还汶公馆我于东堂阅旧诗卷次诸公韵》之二:“鬓须白尽成何事,一帖空存老 遂良 。”
  • (5).犹一盏。《景德传灯录·法真禅师》:“师云:侍者取一帖茶与遮僧。
    • 1、近染河山带砺,医治无效,非常苦恼,听说你有一帖民间药方,能不能寄来一试?
    • 2、对,和我刚才另一帖表达的所见略同。
    • 3、另一帖良方是宗教;世界上大部分的宗教主张博爱与宽恕,而博爱与宽恕可化解仇恨和报复。
    • 4、哲学是一帖镇静剂,宗教是一个震惊。哲学帮助你睡得更香,宗教把你拽醒。 
    • 5、这个帖是作者一点五的反话正说或正话反说!早上我还转过他另一帖"对邓力群谥号的三点异议"
    • 6、青衫书生亦是飞袖腾起,一帖儒士帖顿时激荡卷旋,化为三千儒门风雅文,意欲一挡剑帝之招!一次猛然的交锋!霎时龙影碎,飓风散,剑芒黯淡。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
    • 笔划1
    • 繁体
    • 五笔GGLL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拼音tiè,tiě,tiē
    • 注音ㄊㄧㄝˋ,ㄊㄧㄝˇ,ㄊㄧㄝ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MHHK
    • 五行

    tiè

    1. 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碑帖。字帖。画帖。

    tiě

    1. 便条:字帖儿。

    2. 邀请客人的纸片:帖子。请帖。

    3. 写着生辰八字的纸片:庚帖。换帖。

    4. 量词,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一帖中药。

    tiē

    1. 妥适:妥帖。安帖。

    2. 顺从,驯服:服帖。俯首帖耳。

    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