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识
拼音:tí shí
注音:ㄊ一ˊ ㄕˊ

题识的意思

词语解释:

写上标记。
指标记。
犹题跋。
犹题款。

引证解释:

⒈ 写上标记。 《三国志·魏志·华歆传》:“﹝曹操徵歆﹞宾客旧人送之者千餘人,赠遗数百金。

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至临去,悉聚诸物,谓诸宾客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愿宾客为之计。’众乃各留所赠,而服其德。”
宋丁谓《丁晋公谈录》:“世宗常令陶人应二十四气,烧瓦二十四片,各题识其节气。”

⒉ 指标记。

清李伯元《南亭笔记》卷五:“一令独餽古甎二十事,年号题识皆秦汉物。”

⒊ 犹题跋。参见“题跋”。

宋周密《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惜乎鉴定诸人……人品不高,目力苦短。凡经前辈品题者,尽皆拆去,故今御府所藏,多无题识。”
明宋濂《题周母李氏墓铭后》:“梁太常卿任昉著《文章缘起》一卷,凡八十有五题,未尝有所谓题识者。题识之法,盖始见於唐而极盛於宋,前人旧跡,或闇而弗彰,必假能言之士,歷道其故而申之,有如笺经家之疎云耳。非专事於虚辞也。”
《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二年》:“﹝梁师成﹞多置书画卷轴於外舍,邀宾客纵观,得其题识,合意者輒密加汲引,执政、侍从,可阶而升。”
叶圣陶《隔膜》:“悬空的煤油灯照得全室雪亮,连墙角挂着的那幅山水上的密行题识都看得清楚。”

⒋ 犹题款。

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十:“唐咸通十四年癸巳, 凝式是年生,故题识多自称癸巳人。”
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下:“今日轻俊后生辈,乘酒纵笔,题识书画卷轴,有不着姓名,止题道号者,得不有愧於前辈乎?”

国语词典:

题写以做标志。

如:「这幅山水画的左上方有名家的题识。」

网络解释:

题识

  • 写上标记。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ㄊㄧˊ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JGHM
    • 五行

    (1)(名)头额。

    (2)(名)题目:标~|本~。

    (3)(动)写上;签:~名|~诗。

    (4)(Tí)姓。

    • 拼音shí,zhì
    • 注音ㄕˊ,ㄓ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YKWY
    • 五行

    shí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xiàng )。识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

    zhì

    1. 记住:博闻强识。

    2. 标志,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