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许
拼音:yàn xǔ
注音:一ㄢˋ ㄒㄨˇ

燕许的意思

词语解释:

唐玄宗时名臣燕国公张说﹑许国公苏颋的并称。两人皆以文章显世,时号"燕许大手笔"。见《新唐书.苏颋传》。

引证解释:

⒈ 唐玄宗时名臣燕国公张说、许国公苏颋的并称。两人皆以文章显世,时号“燕许大手笔”。见《新唐书·苏颋传》。

唐李涉《题温泉》诗:“当时姚宋并燕许,尽是驪山从驾人。”
宋王巩《王氏谈录·李卫公文》:“公亟称李卫公之文,谓不减燕许。”
清赵翼《后园居》诗:“自命韩欧家,羣奉燕许名。”
金松岑《文学上之美术观》:“惟碑铭壮丽,涵盖众长,修则万言,简可十字, 燕许手笔, 左马史才,鎔为一器,文章之极轨哉!”

网络解释:

燕许

  • 燕许,中国唐朝诗人张悦和苏颋的并称。《新唐书·苏傒溍传》载:自景龙年以后,苏颋和张悦都因文章而地位显赫,二人的声望齐名,又因为张说被封为燕国公、苏颋被封为许国公,所以当时并称二人为“燕许”,号称“燕许大手笔”。
  • 字义分解

    • 拼音yàn,yān
    • 注音ㄧㄢˋ,ㄧㄢ
    • 笔划16
    • 繁体
    • 五笔AUKO
    • 五行

    yàn

    1. 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燕尔(形容新婚夫妇亲睦和美的样子)。燕好(常用以指男女相爱)。燕侣。燕雀处(chǔ)堂(喻居安而不知远虑,临祸却不能自知)。

    2. 轻慢:“燕朋逆其师”。

    3. 古同“宴”,安闲,安乐。

    4. 古同“宴”,宴饮。

    yān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燕赵。燕山。燕京。

    2. 姓。

    • 拼音
    • 注音ㄒㄩˇ,ㄏㄨˇ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YTFH
    • 五行

    [ xǔ ]

    1. 应允,认可:许可。允许。特许。

    2. 承认其优点:赞许。嘉许。

    3. 预先答应给与:许诺。

    4. 女方接受男方求亲:许配。许嫁。以身相许。

    5. 或者,可能:也许。或许。

    6. 处,地方:何许人。

    7. 表示约略估计的词:几许。少许。

    8. 这样:如许。

    9.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

    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