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王
拼音: | pì wáng |
注音: | ㄆ一ˋ ㄨㄤˊ |
辟王的意思
词语解释:
1.邪僻的君王。
引证解释:
⒈ 邪僻的君王。
引《左传·成公八年》:“夫岂无辟王?赖前哲以免也。”
杜预注:“言三代亦有邪辟之君,但赖其先人以免祸耳。”
⒉ 君王。
引《诗·大雅·棫朴》:“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郑玄笺:“辟,君也。君王谓文王也。”
《诗·周颂·载见》:“载见辟王,曰求厥章。”
郑玄笺:“诸侯始见君王,谓见成王也。”
网络解释:
辟王
字义分解
- 拼音bì,pī,pì
- 注音ㄅㄧˋ,ㄆㄧˋ
- 笔划13
- 繁体闢
- 五笔NKUH
bì
1.君主:复~。
2.姓。
3.排除:~邪。
4.同“避”。
5.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举(征召和荐举)。
pì1.透彻:精~。透~。
2.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谣。~邪说。
3.法律;法:大~(古代指死刑)。
pī[辟头](pī tóu)同“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