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亭
拼音:dōu tíng
注音:ㄉㄨ ㄊ一ㄥˊ

都亭的意思

词语解释:

都邑中的传舍。秦法,十里一亭。郡县治所则置都亭。

引证解释:

⒈ 都邑中的传舍。 秦法,十里一亭。郡县治所则置都亭。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於是相如往,舍都亭。”
司马贞索隐:“临邛郭下之亭也。”
《晋书·罗宪传》:“﹝罗宪﹞知刘禪降,乃率所统临於都亭三日。”
明徐祯卿《送士选侍御》诗:“塞北荆南心万里,佩刀长揖向都亭。”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少吏论》:“《严延年传》云:‘母止都亭不入。’都亭,邑中传舍也。”

网络解释:

都亭

  • 都亭,dū tíng,ㄉㄨ ㄊㄧㄥˊ,都邑中的传舍。
  • 字义分解

    • 拼音dū,dōu
    • 注音ㄉㄨ,ㄉㄡ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FTJB
    • 五行

    • 拼音tíng
    • 注音ㄊㄧㄥ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YPSJ
    • 五行

    (1)(名)盖在路旁或花园里供人休息用的建筑物;大多有顶无墙

    (2)形状像亭子的小房子:书~|岗~。

    (3)适中;均匀:~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