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溺
拼音:shī nì
注音:ㄕ ㄋ一ˋ

失溺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失于举人﹐淹没良材。

引证解释:

⒈ 谓失于举人,淹没良材。

《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元年》:“而曏之用才,非无知人之鉴,其所以失溺,在缘情之举。”

网络解释:

失溺

  • 失溺,症名。小便失禁之症。出《素问·本病论》。详小便不禁条。 清醒时小便自出不觉,或小便频数难以自制。以虚寒者居多,小便自遗而色清。因热者,小便频数不能自制,尿色黄赤。肺虚者,宜补中益气汤。肾与膀胱虚冷者,宜菟丝子散、固脬丸、家韭子丸等方。心气不足者,恐惧则遗,宜用归脾丸。膀胱火邪妄动者,治宜清利,用鸡肠散、白薇散、神芎导水丸及四苓散合三黄汤等方。又有肝郁热结者,胁腹作胀,尿意急迫,甚则不禁,宜用消遥丸加减。热病昏迷、中风、癫痫等亦可见小便失禁。
  • 字义分解

    • 拼音shī
    • 注音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RWI
    • 五行

    (1)(动)失掉;丢掉:丧~。

    (2)(动)没有把握住:~手|~足。

    (3)(动)找不着:迷~方向。

    (4)(动)没有达到目的:~意。

    (5)(动)改变(常态):~声。

    (6)(动)违背;背弃:~信|~约。

    (7)(动)错误;过失:~误。

    • 拼音nì,niào
    • 注音ㄋㄧˋ,ㄋㄧㄠ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IXUU
    • 五行

    1. 淹没:溺水。溺死。

    2. 沉迷不悟,过分,无节制:溺爱。沉溺。

    niào

    1. 同“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