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制
拼音:ān zhì
注音:ㄢ ㄓˋ

安制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遵守国家法度。

引证解释:

⒈ 谓遵守国家法度。

《荀子·王霸》:“百姓莫敢不敬分安制以化其上,是治国之徵也。”
杨倞注:“安制,谓安於国之制度,不敢踰分。”
《汉书·刑法志》:“然干赏蹈利之兵,庸徒鬻卖之道耳,未有安制矜节之理也。”

网络解释:

安制

  • 安制是一个汉语词语,是指谓遵守国家法度,出自《荀子·王霸》。
  • 字义分解

    • 拼音ān
    • 注音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PVF
    • 五行

    (1)(形)安定:心神不~。

    (2)(动)使安定(多指心情):~民。

    (3)(形)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安:~之若泰。

    (4)(形)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

    (5)(动)使有合适的位置:~插|~顿。

    (6)(动)安装;设立:~电灯。

    (7)(动)加上:~罪名。

    (8)(动)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的什么心?

    (9)姓。

    (10)〈书〉疑问代词。问处所或表示反问:而今~在|~能若无其事?

    (11)(量)安培的简称。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RMHJ
    • 五行

    (1)(动)制造:~版|~币|~表|~革|~件|~冷|~品|~钱|~糖|~图|~药。

    (2)(动)拟定;规定:~定|因地~宜。

    (3)(动)用强力约束;限定;管束:~伏|管~。

    (4)(名)制度:法~|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