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师动众
拼音:xíng shī dòng zhòng
注音:ㄒ一ㄥˊ ㄕ ㄉㄨㄥˋ ㄓㄨㄥˋ
词性: 成语

行师动众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指挥大军作战。

引证解释:

⒈ 谓指挥大军作战。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癸丑,葬高平陵” 裴松之注引三国魏王沉《魏书》:“即位之后,褒礼大臣,料简功能,真伪不得相贸,务絶浮华譖毁之端,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

国语词典:

泛指动员众多人力,去做某事。《三国志.卷三.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曰:「行师动众,论决大事。」也作「兴师动众」。

网络解释:

行师动众

  • 行师动众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xíng shī dòng zhòng,意思是谓指挥大军作战。出自:《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 行师动众的近反义词

    • 1、吉礼讲祭祀,敬事邦国鬼神;凶礼哀忧患,多属丧葬凶荒;宾礼讲会同,多属朝廷过从;军礼讲行师动众,征讨不服;嘉礼为宴饮婚冠,吉庆活动。
    • 2、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
    • 3、即位之后,褒礼大臣,料简功能,真伪不得相贸,务绝浮华谮毁之端,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
    • 4、哟,今天来了啥大人物啊?让你这样行师动众的啊?把大飞哥都拉上了?
    • 5、两线作战,面对爷爷的老对手孙权、诸葛亮,曹叡以其刚毅、明断和果决,丝毫不落下风,他“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 

    字义分解

    • 拼音háng,xíng
    • 注音ㄏㄤˊ,ㄒㄧㄥ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TFHH

    • 拼音shī
    • 注音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JGMH

    [ shī ]

    1. 教人的人:老师。导师。师傅。师生。师徒。师德。良师益友。好(hào)为人师。

    2.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工程师。医师。技师。

    3. 效法:师法古人。

    4. 榜样:师范。

    5.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师母。师兄。师弟。师妹。

    6.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法师。禅师。

    7. 军队:会师。出师。

    8.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师长。师座。

    9. 一国的首都:京师。

    10. 姓。

    • 拼音dòng
    • 注音ㄉㄨㄥ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FCLN
    • 五行

    (1)(动)改变原来位置或状态:搬~。

    (2)(名)动作:一举一~。

    (3)(动)使用:~脑筋。

    (4)(动)感情起反应:~人。

    (5)(动)开始做:~工。

    (6)(副)动不动;常常:观众~以万计。

    • 拼音zhòng
    • 注音ㄓㄨㄥ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WWWU

    (1)(形)多;许多。

    (2)(名)许多人:~生|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