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团
拼音:máo tuán
注音:ㄇㄠˊ ㄊㄨㄢˊ

毛团的意思

词语解释:

泛指禽兽类动物。

作詈词。用于咒骂人和东西。

形容小动物。亦比喻幼童。

引证解释:

⒈ 泛指禽兽类动物。此指狐狸。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四折:“不见你这个泼毛团,也耳根清浄。”
元刘庭信《一枝花·秋景怨别》套曲:“雁儿,往常时趁程途,盼江湖,且是的悲悲切切语喧呼。今夜毛团为甚不言语,知他你那答儿里错下了断肠书。”
此指雁。 《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主人家,我今日造化低,遇着两个毛团,跌坏了眼。”

⒉ 作詈词。用于咒骂人和东西。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你这翦径的毛团,我须是认得你!”
《西游记》第三五回:“你这伙作死的毛团,不识你孙外公手段!不要走,领吾一棒!”

⒊ 形容小动物。亦比喻幼童。

《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主儿打毛团子似的,掇弄到这么大,也不管主儿跟前有人使没人使。”

国语词典:

禽兽、畜生。可借为谩骂之词。

网络解释:

毛团

  • 毛团,读音是máo tuán,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禽兽类动物。
    • 1、然而,一旦事情变得复杂了,它们都会受到毛团效应的影响:所有的线条开始交错在一起,你也无法再创建一个对别人来说有意义的图表了。
    • 2、话音刚落,山谷中一阵清风徐来,随着荡漾的清风,林中、草地、花间、溪流中,无数毛团随风飘来,黑的、白的、灰的、黄的、花的……琳琅满目,目不暇给。 
    • 3、弄得我郁闷不已,只蹲在台下的角落里、大口大口地啃着鸡腿,并扯开毛团的嘴巴不住地往里面塞着,“毛团,你也多吃些,一会儿比赛抗打”。
    • 4、是不是它临死前,本能告诉了它,它的孤儿在这儿会很安全,像它一样,和爱它的人在一起?贝基抱着那颤抖的小毛团,热泪落在婴狼的乳毛上。
    • 5、,在毛团的吱吱叫声中,身旁拄着双颊打着盹的小环,发现了我的异状惊喜说道。
    • 6、我守在清君身边几千年,这些天还每晚睡一张床上,我还没干的事情,倒叫一头毛团全干了,心中甚痛甚痛。大风刮过。

    字义分解

    • 拼音máo
    • 注音ㄇㄠ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TFNV
    • 五行

    1.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毛笔。羽毛。毛织品。毛骨悚然。轻于鸿毛。

    2.  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不毛之地。

    3.  衣物上的霉菌:老没见太阳都长毛了。

    4.  粗糙,没有加工的:毛布。毛估(粗略地估计)。毛坯。

    5.  不是纯净的:毛利。毛重。

    6.  行动急躁:毛躁。

    7.  惊慌失措,主意乱了:把他吓毛了。

    8.  小:毛病。毛孩子。毛毛雨。

    9.  货币贬值:钱毛了。

    10.  量词,用于钱币,等于“角”,一圆钱的十分之一:两毛钱。

    11.  姓。

    • 拼音tuán
    • 注音ㄊㄨㄢˊ
    • 笔划6
    • 繁体團、糰
    • 五笔LFTE
    • 五行

    (1)(形)圆形的:~扇。

    (2)(名)(~儿)米或粉做的圆球形食物:糯米~。

    (3)(动)把东西揉成球形。

    (4)(动)会合在一起:~结。

    (5)(名)工作或活动的集体:社~。

    (6)(名)军队的编制单位;一般隶属于师;下辖若干营:~长。

    (7)(名)青少年的政治性组织;如儿童团、青年团等;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8)(量)用于成团的东西:一~麻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