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
拼音: | sān jiǎ |
注音: | ㄙㄢ ㄐ一ㄚˇ |
三甲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古代科举录取的三个等级。
2.术数家用语。
2.术数家用语。
引证解释:
⒈ 术数家用语。三甲为寿相之征。参见“三壬”。
引《三国志·魏志·管辂传》:“背无三甲,腹无三壬,此皆不寿之验。”
宋王安石《追伤河中使君修撰陆公》诗之三:“主张寿禄无三甲,收拾文章有六丁。”
⒉ 自宋太平兴国八年始,进士殿试后分一甲、二甲、三甲三等,合称三甲。见《宋史·选举志一》。也指殿试的第三等。
引《续通典·选举三》:“明代取士规制与元略同……廷试亦曰殿试,分一、二、三甲为次。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俱赐进士及第;二甲、三甲若干人,赐进士、同进士出身。”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一·初选方面》:“顺治己丑会试后,以两广初定需人,遂用新进士候銓者,二甲授参议,三甲授知府。”
⒊ 甲午、甲辰、甲寅的合称。甲午(公元1894年) 中日之战, 清廷与日本签订辱国的《马关条约》;甲辰(公元1904年) 日俄之战, 日本夺取沙俄在东三省南部的控制权;甲寅(公元1914年) 日德之战, 日本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控制权。
引李大钊《国民之薪胆》:“此三甲纪念,实吾民没齿不忘者也。”
国语词典:
科举时代进士殿试后所分的一甲、二甲、三甲等三个等级。
词语翻译
英语
网络解释:
三甲 (古代科举录取的三个等级)
- 1、第三甲人数最多赐同进士出身。
- 2、这是一场针尖儿对麦芒儿的比赛,松江队想要巩固三甲位置,重庆的最低目标也要全身而退。
- 3、经过激烈的角逐,“女郎”四川赛区前三甲由刘瑞琪、黄蓉、李潇潇夺得她们将代表热情火辣的四川姑娘,与其他九大赛区选手争夺全国总冠军。
- 4、研究了在常压下,以醋酸钴和溴化钠为催化体系,均三甲苯液相空气氧化制备均苯三甲酸的反应艺。
- 5、贝佳斯的明星产品火山泥面膜一直都是热卖榜前三甲,原因在于很多人认为它的大罐子包装需要多人使用才实惠。
- 6、以三甲基硅醚和氯化氢气体为原料,浓硫酸为催化剂合成了三甲基氯硅烷。
字义分解
与三甲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