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胄
拼音: | jiè zhòu |
注音: | ㄐ一ㄝˋ ㄓㄡˋ |
介胄的意思
词语解释:
(书)(名)甲胄:~之士。
引证解释:
⒈ 铠甲和头盔。
引《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介胄生蟣蝨,民无所告愬。”
宋周密《齐东野语·二张援襄》:“有浮尸遡流而上,被介胄,执弓矢。”
《水浒传》第八十回:“不知詔意如何,未敢去其介胄。”
⒉ 披甲戴盔。
引《管子·小匡》:“介胄执枹,立於军门。”
汉贾谊《新书·解县》:“将吏戍者或介胄而睡。”
《新唐书·来济传》:“遂不介胄而驰贼,没焉。”
清孔尚任《桃花扇·争位》:“副净扮高杰,末扮黄得功 ……俱介胄上。”
⒊ 甲冑之士。指武士。
引《陈书·鲁广达传》:“爪牙背义,介胄无良。”
明何景明《点兵行》:“富豪输钱脱籍伍,贫者驱之充介胄。”
清黄鷟来《甲戌夏至武威晤张蔚生先生喜而有赋》:“登堂来万民,下及介胄属。”
国语词典:
被甲和头盔。为古代的军服。
网络解释:
介胄
- 1、王赫斯怒,勃然一怒,六军介胄逞威风。
- 2、后南征北战戎马倥偬,虫虱生于介胄,终于平定战乱。
- 3、依仗甲,它也被称之为“五色介胄”。 ()
- 4、引申出宽宏,如“君子宽而不僈”;宽松,如“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放宽,如“宽徭役,保士民”。
- 5、无弓矢、介胄,唯以鬼神诡秘事相扇訹,焚室庐,掠金帛子女,诱胁良民为兵。
- 6、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实之上,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
字义分解
- 拼音jiè
- 注音ㄐㄧㄝˋ
- 笔划4
- 繁体介
- 五笔WJJ
- 五行木
(1)(动)在两者当中:~绍|媒~|这座山~于两县之间。
(2)(Jiè)姓。
(3)(名)甲:~胄|~虫。
(4)(形)〈书〉耿直;有骨气:耿~。
(5)(名)古戏曲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如笑介、饮酒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