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衣
拼音: | dǎo yī |
注音: | ㄉㄠˇ 一 |
捣衣的意思
词语解释:
捣衣
(1) 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
英
引证解释:
⒈ 洗衣时用木杵在砧上捶击衣服,使之干净。
引北周庾信《夜听捣衣》诗:“秋夜捣衣声,飞度长门城。”
捣,一本作“擣”。 唐贾至《答严大夫》诗:“今夕秦天一雁来,梧桐坠叶捣衣催。”
明杨慎《丹铅总录·捣衣》:“古人捣衣,两女子对立执一杵,如舂米然。尝见六朝人画捣衣图,其制如此。”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至移碌碡於房上,砰然滚落,火焰飞腾,击捣衣砧为数段。”
⒉ 擣衣:古时衣服常由纨素一类织物制作,质地较为硬挺,须先置石上以杵反复舂捣,使之柔软,称为“擣衣”。后亦泛指捶洗。
引南朝齐谢朓《秋夜》诗:“秋夜促织鸣,南邻擣衣急。”
唐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擣衣声。”
宋葛天民《春怀》诗:“夜雨涨波高一尺,失却擣衣平正石。”
清陈维崧《瑶花·秋雨新晴登远阁眺望》词:“金闺瑟瑟,正青砧隔院擣衣纔罢。”
国语词典:
用杵捶打生丝以去蜡,使生丝柔白而富有弹性,而能裁成衣物。也作「捣练」、「捣衣」。
网络解释:
捣衣 (中国古代民俗)
捣衣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 2、小姑娘终于停下了手中的捣衣杵。
- 3、试问捣衣仙,何如补天女。
- 4、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 5、宝宝椅、捣衣槌,没用一根钉子,全部榫卯制作,上等的木料,上等的传统艺、私人订制的独一无二、精琢细雕的满满爱意,堪称真正体现父爱如山的奢侈品。
- 6、捣衣是古代妇女洗涤时用棒锤打衣物的意思。其题材在古代运用于诗词中,唐代清商大曲见其曲名。
字义分解
- 拼音dǎo
- 注音ㄉㄠˇ
- 笔划10
- 繁体搗
- 五笔RQYM
- 五行火
(1)(动)用棍子等的一端撞击:~米|~蒜|~药。
(2)(动)捶打:~衣。
(3)(动)搅乱:~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