衅鼓
拼音:xìn gǔ
注音:ㄒ一ㄣˋ ㄍㄨˇ

衅鼓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以血涂鼓行祭。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以血涂鼓行祭。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纍臣衅鼓,使归就戮於秦。’”
杜预注:“杀人以血涂鼓,谓之衅鼓。”
《左传·定公四年》:“君以军行,祓社衅鼓,祝奉以从。”
杜预注:“师出,先事祓祷於社,谓之宜社;於是杀牲以血涂鼓鼙为衅鼓。”
唐独孤及《为张濠州谢上表》:“顷身陷凶族,待罪黄沙,几社衅鼓,职臣之分。”
明张煌言《祭延平王文》:“温禺衅鼓, 屠耆染戕。”

国语词典:

古代战争时用牲血涂鼓,以祭祀神灵。

网络解释:

衅鼓

  • 衅鼓,读音xingu,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上古时的一种祭礼。
    • 1、祠黄帝,祭蚩尤於沛庭,而衅鼓旗,帜皆赤。
    • 2、癸亥,次临渝宫,亲御戎服,祃祭黄帝,斩叛军者以衅鼓。 ()
    • 3、须信缧臣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
    • 4、奚王阿笃孤初以众与正臣合,后诈言请以万余骑同收范阳,至后城南,中夜反攻,忠臣与战,遂至温泉山,破之;擒大首领阿布离,斩以祭纛衅鼓
    • 5、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字义分解

    • 拼音xìn
    • 注音ㄒㄧㄣˋ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TLUF
    • 五行

    (名)嫌隙;争端。

    • 拼音
    • 注音ㄍㄨˇ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FKUC
    • 五行

    (1)(名)(~儿)打击乐器;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铜~|手~|大~|花~。

    (2)(名)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蛙~|耳~。

    (3)(动)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琴|~掌。

    (4)(动)用风箱等扇(风):~风。

    (5)(动)发动;振奋:~动|~励|~舞|~起勇气|~足干劲。

    (6)(动)凸起;涨大:他~着嘴半天没出声|口袋装得~~的。